首页 >> 文章详情

菜根谭:世法不染,其臭如兰

2022-05-22


山肴不经世人灌溉,野禽不受世人豢huàn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山间自然生长的野菜不需要人工灌溉,飞禽走兽没有经过人工饲养,但它们的味道都很鲜美爽口。我们做人也一样,不为世俗所影响,便能使自己的气质与市井之人迥然不同。


野味在大自然中生长,一切顺乎自然,无须人工,其味美且珍。而我们如果能不被世间的各种习俗染污,也就能保持如深谷幽兰般的品性。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暗喻和比较,后天习性的鄙陋熏染和先天天性的清幽雅操。


那怎样才能保持我们纯净纯善的真我本性呢?一个不受世俗染污的人,他或许有不被熏染的条件,不受世俗之见所感染,会少许多欲念杂思,因而保持纯朴厚真。但是,并非于山野世外成长就都好,不能因此而杜绝与外界的接触联系,否则就执着于相而走极端了。并且一个人什么都不懂,能一直保持如同一张白纸般的纯净固然很好,但外境一转,也会很容易受影响,因为白纸是最容易被留下痕迹的。所以真正的高洁是入世而不为世法所染污。


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人越是天性未泯、纯真无邪,越是良善可亲,就好像看到襁褓中可爱的婴儿,就想去抱抱他,邻家纯真的孩童,也想去亲近他,因为在他们身上呈现出来更多的是纯真的天性、本性。同样的孩子,有些人长大了在社会上滚打多年后,市侩kuài气越来越重,最终会变得俗不可耐;而有些人长大了,始终保持纯良的本性,虽然也一样面临着生活的各种考验,都不会因外在的境遇改变自己的初心,人生的历练会让他的信念更坚定,胸怀更广博,心地更慈悲。由此可见一个人人格最终的形成,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生成都在起作用。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交往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而有一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同,当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往,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个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还有一个典故说得是:苏曼殊焚画奠友人

文学家苏曼殊善于诗,精通数门外语,也翻译过不少外国的名著。他的绘画造诣很深,享誉国内外。他同江苏的赵伯先是好友,两人交情甚笃。有一天,赵伯先请苏曼殊作一幅画,苏曼殊虽不肯轻易给人画画,但伯先是老朋友,自然一口应承了。由于苏曼殊当时正忙着收拾行装准备去日本,没来得及马上给赵伯先画画。谁知他俩分别不久,黄花岗之役爆发了。赵伯先是个***党人,他为黄花岗起义失败感到无比的悲愤,呕血死了。苏曼殊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异常哀痛,赶忙画了《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示哀悼之情。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愧对朋友。从此以后,就不再作画,以示心中的歉疚之情。


这些能在人生各境界中持守纯良真性情,不失仁义礼智信的典故还有很多很多,均是“世法不染,其臭如兰”的最好写照。和世间凡俗之人相比较,他们更厚重更可敬。


[注释]
山肴:指山间的野味。 野禽:家禽外的鸟类。禽,鸟类。
染:感染,影响。 臭:气味。迥:相异。
世法:指世俗的功名利禄,即世间一切法。
更新于:2022-05-22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