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厨师董超宇和他的滇菜人生
董超宇在工作中
滇菜大师董超宇制作的精美菜肴
滇菜厨师董超宇是一个很汉子的人,作为一名厨师,38岁的董师傅可谓是技艺高超:面对一桌子叫不出菜名的精美菜肴,我这个食客可谓胃口大开,而每一个和我一样的食客品尝到的是一道道真正的滇味,松露鹅肝冷头盘、牛肝菌滑鸡煲、七彩扇形时蔬、腾龙虎掌菌
这些后来我才搞清楚的菜名,让我真正见识了一次大师级大厨的风范,而真正让我难忘的是一碗普通的小锅米线,可以说这道最简单却又不简单的云南风味,让我见识到了大厨的水平。但真正让我认识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精美菜式的味道,而是董超宇的新观念,新理念。
38岁的董超宇,如今在昆明滇池湖畔高尔夫球会担任餐饮部总监兼行政总厨。他曾在深圳、新加坡、马来西亚工作过,滇菜、港式粤菜、功德林素食、东南亚风味菜肴无一不精。他是功德林素食的第五代嫡传弟子,也获得了法国国际厨皇美食协会蓝带勋章
云南风味,不仅仅是一个小锅米线或过桥米线
出身科班的董超宇生于华侨世家。出师后的他对滇菜颇有心德:他认为,滇菜是我们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粹,而不仅仅是人们认识只有一个小锅米线或过桥米线这么简单,很多人认为滇菜不成系,不入流,而董认为滇菜不仅成系,入流,而且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滇菜首先得益于云南独厚的土壤环境和地理条件,在云南,很多菜,其菜品,材质,甚至在云南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区的菜都十分有特色,云南的菜品不具有普世性,它们非常有特点,不是象快餐或面条一般,全世界都可能有,都可以做,云南的菜,可以理解为少数民族菜,有非常好的开发价值,董认为,云南的菜尤其是象菌类,其鲜美无以伦比,很多菌类为云南所独有,不少菜的原料同样如此。滇菜有很多人认为仅是川味或其它菜的附庸,这些其实都是误解,滇味实为一大系,不可多得,不输于任何菜系,董超宇这样认为。
但是,为什么很多外省人,就把云南味道视为过桥米线?把滇味看轻呢?不少同行也未必看好滇菜,甚至有一种行业集体信心不足?董认为,这是因为云南菜观念和理念的落后,以至于在管理上,在滇菜的发展上缺少创新所至。不信邪的董超宇决定做出一点样子来,他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让滇菜焕发古老的青春,在中华饮食文化的大舞台上重放异彩。
1991年,他来到南方培训学校,这里有全国的厨师精英。董超宇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天外有天。年轻的董超宇曾有过艰苦的经历,在深圳学习期间,他与八个民工同住一室,而此时的他,在昆明大小也混出了些名气,而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没有人认识他,大厨又怎么样?饿了还不是只能喝凉水,你以为你是谁呀?经过艰苦的磨练,深圳的打工和学习,让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人相处。理解了深圳速度。这一时期的历练,成为了他成就大厨名厨的基础。
在香港,他学会了不同于内陆的分析和制作方法:昆明人最爱吃的干巴菌,我们昆明人已经做得非常好吃,但在香港人手中,他们对菜品材质的分析,对火候的应用,一切都有一整套科学的方式,做出来的干巴菌比昆明人做出的更好吃,更上档次,价格可以是我们的几十倍。
远赴南洋,让滇菜异域飘香
一个偶然的机会,董超宇来到远在马来西亚的姑婆家。在姑婆家,他又一次接受了做人做事的教育,姑婆一家给了他很深的影响。在马来西亚,董超宇见识了豪华的素食馆,并学到了很多不同于国内的美食文化。在素食馆,他拜师学艺,虽然老板是华人,但他很看不起董超宇,说了很多的难听话。董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给他看。他开始勤学苦学英语,决心融入境外环境,学得新厨艺。他看到了滇菜断代的危机,决心让滇菜发扬光大。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国外的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比起国内而言,我们确实有需要向人家学习的地方。比如流水线的操作方式,十分干净整洁的厨房,最大限度的利用机器和减少人工,新型的服务理念等。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平时六个可恶的伙计被客人狠狠收拾了一把:6个菜被退回5个,来这个馆子的食客可不是好伺候的主,老板一下傻了眼,终于想起了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伙计,平时从来也没有教过,只让他干杂活,但小董是个有心人,制作方法早已暗熟于心,一下子上手,所有的顾客均十分满意。老板不得不对他刮目样看:哼,这个大陆小子还真是有两下子,活是干得漂亮,客人也高兴,但老板心中并不舒坦,但他拿他没有办法。客人们高兴之余,事后又订了两桌菜,在做好马来素食的同时,小董决心让他们尝一尝云南菜,他制作了傣味竹筒饭,客人大悦,后又多次订餐,点名要吃云南菜,小董精心制作滇味,同时根据当地的食材,用滇菜的方式,制作了多种云南菜,并创新口味,客人满意,要见这位中国厨师。后来包括宗教界人士,本地名流都对他的滇菜赞不绝口,小董首战告捷,为中国人长了脸,为滇菜扬了名。
尽管他心中对这个ABC(形容长着中国人的外表却没有中国人的心的黄皮香蕉)老板非常不快,但姑婆告诫他,你要离开他应该对他表示感谢,他当时并不想接受,但他还是这样做了,他认为这是老人教给他的最好的做人方式。这段难忘的经历成了小董最重要的成长阶梯。
我想为滇菜做一点事情
董超宇是一个厨师,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他对滇菜有了一些研究,他很想为滇菜的发扬光大做一些事情。回国后,在昆明国际商务酒店,他包下了一个濒于倒闭的餐厅,两个之内让它起死回升,他的最大秘诀就是做一手好滇菜,让来自各地的客人吃到真正的滇菜,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士知晓我们云南自己的滇味。有人认为他显摆,董并不计较,埋头开发,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向自己的老师王金生学习,向马来人学习,向香港的管理大师学习,创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用董的话说,就是欢迎参观我的厨房。
科学的理念,来自于学习、创新和实践。他认为滇菜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云南人守着金山没饭吃,省外的不少菜式,已经在开始打云南牌,生态牌,董认为云南菜可分为几个片区,从源头去搞研究,去推广,云南的菜系可以做大,一些菜可以做成半成品或干品,加强深加工,利于走出云南,还可以富一方百姓。目前滇菜还处于一个卖资源的阶段,品牌意识不强。
打造云南菜,董超宇认为只靠他一个是不行的,全体行业人士都要付出和努力。面对众多荣誉,董超宇看得很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我们云南的美味带到全世界,让滇菜享誉世界,并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