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达磨血脉

2023-06-21

达磨血脉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需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怪,即不名善知识,若不知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译:贪、嗔、痴三界混起同归于「一心」,三界乃指贪、嗔、痴三界都不离从心入从心出,所以归于一心。过去成就的佛与未来成就的佛,都是以「心」来传「心」不假一切言说,亦不须立文字来形容,毕竟没有任何语言和文字能强加解释无上心灵之道。弟子问:若是不用文字语言来形容那要用什么东西来形容「心」呢?师答:你问我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心,我回答你的时候,那就是我的心;我若是没有这个心时,也没办法去回答你;你若是没有心时,就不会来问我,问我的那个当下,就是你的心;从历劫无始生灭以来,乃至一切时中的一切作为,都是你的「心」在运作,都是你内在清净的本心佛性所显露(觉悟的心)。所以当下清净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除此心外,无任何佛可得,离开此心之外,想要求道成道,追寻清净无为的寂静涅盘,根本是了不可得。
吾人内在的清净自性(本来面目),本来就具足,不须妄念造作的因果(心起动念即因,去追求即果)才能形成的。一切起心动念运作的法就是心的功能,所以自性(心)即是清净无为的寂静涅盘之心。如果硬说心外有佛可成、有道可求即堕入邪见。弟子问:那佛在哪里呢?师答:就像有人想要用手将虚空提起来一样,无量无边的虚空虽然有个名字,但却无形无状所以提不起来,也无法丢舍,若想用手去抓拿虚空,也是了不可得。因此离开此「心」之外,想要见到佛,根本就不可能。佛是从吾人心中觉醒开悟出来的觉醒之性,为什么要离开「本心」向心外去寻佛求佛呢?过去成就的佛与未来即将成就的佛,只谈到这个「本心」,因为心就是佛,佛就是从心中觉悟的,所以心外没有佛的存在,离开佛性也没有心的存在。如果说心外有佛,那佛在何处?心外既然没有佛的存在,又为什么有人会看到佛的形象,为什么会有人见到空幻中的佛身来开示呢?无知邪见之人互相传播迷惑狂乱的醉言醉语,全都是因为不能了解自己当下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所以才会被镜中的无情尘埃影像给迷惑了,也失去了自由。如果这样比喻还不相信的话,所有自认为心外有神,心外有佛的邪见之人,自己若要欺骗自己那是毫无益处的。佛是「心」中的自觉之性,所以佛无任何的过失和迷惑;而众生之所以会有颠倒妄想,就是因为无法觉知自心就是佛,若是了知自心即是佛性时,就不会浪费生命向心外去寻求诸佛了。佛不会去度佛,拿心去寻佛还是无法了解佛。所以向心外去寻佛、成佛之人都是一些不懂自心是佛的人(故外道邪见者,都是执着一切诸见的人)。
也不能将佛来礼佛,更不能将心来念佛。

佛是觉悟的「本心」,所以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也不犯戒,佛更不造善恶,若是要成佛就必须见到吾人内在清净的本性即是佛性。若是尚未见性,那念佛、诵经、吃斋、持戒都将毫无益处(此乃强调念佛、诵经、吃斋、持戒的目的,就是要藉由一切有为法来证悟自心的佛性)。
念佛能得到因果善报;诵经能得到聪明;持戒能得到尊贵的天人道;布施能得到福报,但若想要去寻佛终究是了不可得。若是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要恭敬、虔诚的去请教善知识,要想根本了生脱死,若是不能见性那就不能称名为善知识。若是未能明白此心即是佛、见性即是成佛时,纵使能说遍三藏十二部经还是会继续迷惑在贪嗔痴三界里,循环重复的尝受烦恼痛苦,没有任何解脱的机会。

◆ 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吗?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及寻师,空过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众生,令人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译:过去有位出家修行的比丘名善星,他能持诵三藏十二部经典,但还是堕入轮回循环的生死苦海,主要原因就是尚未见到自心即是佛性,自性即是佛心。善星比丘既然是如此遭遇,那现今世呢?很多人讲经说法三部或五部就自以为是已能体悟佛法,这是愚痴之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若是无法体悟自性即佛心时,纵使看遍三藏十二部经典,也都是一堆文言雅书,对修行的心性一点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若要成佛就直接了当的觉悟见性,照见自心本来的佛性。
佛是自由自在清净无为的心镜(这是形容和比喻,不可被心镜的名相所迷惑),能照遍万物却不被万物所迷惑。若是不能洞悉见性,纵使每天忙忙碌碌向心外追求八万四千有为法,也终究是无法成佛。佛虽无任何法可以求得,但欲开悟还是要请教善知识,千万不可盲修瞎练让「自心」背道而驰,更不可以浪费青春和生命的迷惑在一切有为万法中,自己欺骗自己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在人生旅途中尝遍山珍海味,或拥有妻妾、子孙,有如恒河沙数一样的繁多,但是当肉体毁坏之际,临终双眼告别红尘时,还能拥有、还能看到这些吗?由此可知世间一切有为万法如同梦境、如同幻觉,恰似空花水月般,终究是带不走一丝一毫。求道之人若是不知参访善知识来协助引导自己的修行,白白浪费生命,诚属可惜。
然而佛性本自具足吾人之「心」,但若是缺乏善知识一棒惊醒梦中之人,那终究还是无法明心见性。能够不需经过善知识指导而能见性成佛者,万人之中稀有之人。若能凭借自己修持的因缘善果而体悟圣人的道理,那就不用寻访善知识来引导了,这即是形容初发心求道就能了知无上心灵之大法,此乃宿世修持的善果使然。若是未能体悟之人,就必须勤苦参学由善知识来协助指导,才能获得觉悟;若是无法体悟,就算不用参学佛性依旧存在「本心」之中。这和颠倒迷惑之人不同,因为迷惑之人无法分辨真伪,所以未曾经过应证就乱打妄语的说:心外之佛有所指示,这是严重的谤佛破法出佛身血(曲解佛法,假冒佛说的行为),像这些偏差邪见的说法,就是说遍了天下还是魔说,绝非佛陀所说;若指导老师是魔王则依附参学的弟子就是魔民,因为迷惑自心即佛的人,会任其心中的魔王(心魔)指挥,在不知不觉中堕落沉沦三界生死苦海还不自知;对尚未见到自心即佛性的人来说,若还妄称自己已经成佛,像这样无知幼稚一心向外追求成佛的邪见之人,是罪大恶果欺骗所有众生进入魔界的行为。
若是不能明心见性体悟即心即佛时,纵使说遍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教理都是魔说,终究是魔家眷属不是佛门弟子,既然是非黑白都分不清楚了,凭什么能到达了生脱死。若是能像心境般照遍万物却不为万物所迷惑,心如镜、镜如心,如如不动、清净无为,能照见此心即是佛心,若不能照见此清净无染的佛心即可称其为无知众生;佛由众生无知的心觉悟而成,若离开众生迷惑的心就别无佛可成,佛今在何处?就是在众生的心中,所以佛性即众生性,离开「心」外无佛可成,也无众生,离开佛外无「心」可得。弟子问:若是尚未明心见性,那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种福田,能否成佛呢?师答:不能成佛。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成佛,任何心外之法皆为有为法,皆有因果轮回报应,所以无法解脱生死,向心外求佛终究是无佛可成,故修学八万四千有为法,其目的就是要应证吾人内在本自清净无为的佛心,所以修持一切有为法万法都是应证自心佛性的方法和过程。

◆ 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者一心一能一见,佛都不许。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者心,见佛即不许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

译:成就佛道必须是不颠倒、不迷惑的清净本心;若是不能明心见性总是满口的因果轮回报应,这些都是外道妄念之法。明心见性的行者即是佛,佛不会心起妄念去寻佛、去求佛。佛是清净无为、如如不动的「本心」,不会生起一切善恶的分别念头所以没有业报,没有因果,没有任何心外之法可得,若言有心外成佛之法,那就是诽佛、谤佛之人凭什么能明心见性、成就佛果。只要心中还执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的念头时,都不能称作佛。佛无任何持戒与毁戒的作为,因为心性本如虚空,没有污垢也没有干净,更没有智慧的得到与失去。所以,若不去进修八万四千法就不会有应证的结果,没有造因自然就没有果报。故佛不持戒,佛也不修善法,佛也不造恶业,佛亦不精进、佛也不懈怠,佛是无知苦恼众生心田中觉悟的本心,不着一切相。若心外能见佛即表示有着相,终将不能见佛。佛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描述的,所以不可以曲解清净无为的佛心。若是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在任何时间、任何言行作为中,都将无法体悟自心本自具足佛性。若无法向自心去寻佛,那修持一切万法都将是错误的行为,都属于愚痴无知的造作。就像掉落虚空深不见底一般,颠倒昏沉像个喝醉的人一样,分不清一切黑白善恶。若是欲修持无为空性之法,也必须先能明心见性,然后才可息缘灭虑的参禅修法进入佛境,若是尚未明心见性就欲求成佛之道,终究了不可得。
就像有人喜欢到处攀缘,到处种因得果的造作恶业,还大言不惭的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是善恶业报一切皆空,那造作恶业也是空,也就是说人间世界没有善、也没有恶,也没有对和错了吗?如此邪见之人将永世堕入无间地狱受尽极苦,永远也没有机会再来过。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他不会有如此邪恶偏激的想法和见解。心虽然不思善念亦不思恶,不造因、所以也没有果可得;这是在诠释行持一切善法皆应抱持无为、无求、不分别、完全没有目地很自然显露出天真无邪清净佛心的一切善行。

◆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师曰:汝曾作梦否?答:曾作梦。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答曰:不别。师曰: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运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着,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众生若不迷,因何问着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译:弟子问:既然在一切时中的身、口、意作为都是不离本心,当肉体毁坏没有任何作为时,又为什么不能见到本心呢?
师答:本心常在是你自己没看到罢了。弟子又问:既然本心常在也能看见,为什么会见不着呢?师答:你曾作梦吗?弟子说:曾作梦。师问:你作梦时,是不是自己本身在作梦?弟子回答:是自己在作梦。师又问:你自己一切时中的身、口、意作为与你有何差别?弟子说:没有差别。师回答:既然没有差别,那你的肉体作为就是你精神世界的法身,而这个法身就是你自己的本心。你的本心从历劫生死以来与现在毫无差别,所以未曾有过出生与灭亡,未曾有过增加和减少,没有污垢、也没有清净;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对、也没有错;没有男相、也没有女相;没有出家、也没有在家;没有老、也没有幼;没有圣人、也没有凡人;没有佛、也没有众生;没有修行求道、也没有因果业报;没有肉骨筋身、也没有色身相貌。就像无量无边虚空一样,无法提起也无法放下,任何山川石壁,也无法阻挡他,来去自如、任运自然神通幻化,不仅能超越肉体、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的五蕴迷障之山,也能渡过六道生死苦海的迷惑之河;一切业力无法束缚这个清净自性的法身,也就是自己的本心。这个本心不同于自身的肉团心,这个本心每个人都能看得见,在此光明遍照的六根、六尘、六识运作中,就像宽广的恒河沙一样的存在着,眼看就快要形容出本心为何物却又无法用言语说清,就好像木头人一样,只有自己能察觉受用的悟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为何会不能识别呢?佛说一切众生都是颠倒迷惑之人,因缘贪、嗔、痴纵容身、口、意造作诸恶缘,因此堕入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里,这一切一切的烦恼困厄只因为无法明心见性。众生若是不愚痴、不迷惑那为什么还会问这种无形、无相的本心呢?因为没有众生能洞悉这个真相,连自己内在本心的一切运作都无法去识别清楚,由此可知圣人说得没有错,颠倒昏沉的无知众生当然无法明白。所以明心见性的境界很难让无知众生洞悉,只有见性成佛的人才能体悟本心包融宇宙,宇宙在本心里面,其余六道生死众生等,皆无法清楚明白的去觉知。若是吾人的智慧悟性洞彻本心乃为一切宇宙森罗万象的大法身时,即能了知本心又名为「法性」,又名为「解脱」。一切成、住、坏、空的因果皆拘他不得,一切八万四千法也障碍不了他,所以清净的本心又称之为「大自在王如来」,又称之为「不可思议」,又称之为「圣体」,又称之为「长生不死无量寿」,亦称之为「大仙」,各种名称虽然随着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自性法身的真实之相却是相同的。


◆ 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往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知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布,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含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译:圣人的种种不同境界都离不开自心,心量﹙乃指心灵的力量﹚若能空洞如虚空般,其应用自然无穷无尽。就像眼睛所看到的物体、耳朵所听到的声音、鼻子所闻到的香臭、舌头所分辨的味觉,乃至六根、六尘、六识的一切作为都是来自于「本心」。在二六时中或一切言行作为,都是自心所运作的结果。所以如来的色身﹙清净的自性法身﹚无量无边有如虚空般的广大,如来的智慧亦然;色身虽然无穷无尽,但还是不离自心。所以,清净的本心能趋向善行,也能明白一切好坏,乃至六根的作为和运用都是清净智慧的本心。故本心无形无相,智慧也是有如虚空般无穷无尽,所以才会说如来的色身无穷无尽,如来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但皆不离本心。
地、水、火、风四大色身,本来就是烦恼的根源,所以色身有成、住、坏、空,有生有灭;而法身虽遍一切处却又无从捉摸,如来的法身恒常不变,所以经云:迷妄的众生应该了解佛性本自具足。昔日的迦叶尊者只是悟得自性即是本心,本心即是自性,自性即是诸佛的本心。过去成就的诸佛与未来成就的诸佛,以佛引佛只传此「心」,除此「心」之外无佛可成。颠倒迷惑的众生不能明白自己的本心即是佛性,所以会向心外去追求成佛,每天忙忙碌碌的念佛拜佛,佛到底在何处?实在不应该有这种背道而驰的见解,吾人必须清楚知道除了自心之中有佛,在心外绝对没有第二尊佛可寻。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乃指起心动念都是妄念造作。又说:心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己的本心就是佛,不应该用佛来礼拜佛。若是有佛或菩萨容貌身形忽然在眼前出现,切莫去礼敬,毕竟我心本来就无形无相、空寂如虚空,若是去执取其虚幻的相貌即是魔众,全部都会掉落在邪道之中。若是幻觉从心中升起,可以不用去礼拜;去礼佛者不知礼佛为何物,了解这个道理的人,就不会在幻觉之中去礼佛,因为在礼拜幻从心起的佛时,会被心魔有机可乘来干扰,恐怕学佛之人不了解,所以会产生辩解。十方诸佛如来的本心和色身,都是无形无状,无有相貌,都是吾人内在精神世界﹙十方法界﹚的产物,切勿迷惑一定要注意这个观念。
若有玄奇百怪的感应境界,切记不可以采用和相信,也不要升起恐惧与执着,更不该心存迷惑。毕竟我心本来清净,哪来这些有形有相的尘染;乃至经常出现天龙、夜叉鬼、帝释、梵王等身相出现时,都不可以心生敬重,也勿须恐惧害怕,因为我心有如虚空般,清清朗朗、本来无一物的空寂,哪来一切有形有相的尘埃幻境呢!若「自心」生出一切相貌时,皆属妄念切勿着相。若是在内心生起见佛、见法,以及出现佛菩萨身形相貌而产生恭敬和尊重的心时,此即为自甘堕落在世俗众生的愚痴行列中;就好比进香团一样,尽是一些六道生死苦海的轮回团一样无知愚痴。若想提升灵根慧命,就不能执着一切心起动念之境,这样就能识得自性本心,别无其它明心见性之法。
故经云:凡所有心起动念之境相,皆为虚幻的妄念,都不是实在的。幻境没有固定的形相,所以诸法无常;只要不执取任何心中尘染镜影的相貌,这就是圣人般若空性的道理。所以经云:远离一切心起动念之相(境界),即能见到自性本心的诸佛清净之境。

◆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及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即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摄。

译:弟子问:为什么不能礼拜十方诸佛菩萨?师回答:天魔波旬、阿修罗皆能展现神通,幻化为诸佛菩萨身形和相貌,更能做出各种不同神变之境,这些皆为外道(因为外道喜欢执着内心一切妄念之境)都不是诸佛之境。佛乃指自性本心的觉性,所以别拜错了有形有相的妄念佛。佛乃西方印度文字,东土称其为觉性。「觉」又称之为灵魂的悟性,举凡思绪流动、接物或扬眉、瞬目合眼或六根的一切运作,都是自心灵明之觉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这个字并非凡夫和圣人所能体悟。又说:明心见性称之为禅,若不能明心见性就不能称为禅了。假使说遍千经万论,若是不能明心见性,终究只是凡夫一个,不能称之为佛法。无上菩提心灵之道高深莫测,无法用语言来解说,所有经典文字的教理又凭什么能让人明心见性呢?若要明心见性,就算一字不识也能得到。见性即是佛,圣人之体乃指本心,本来就清净无有尘埃。所有世间言语的说法,都是圣人从心中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圣人的舌灿莲花名言绝句说得再好,也无法和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教义相比拟,凭什么就能谈论出真道。「道」不须修正、自然圆成,亦非声色微妙难见,就像如人在喝水,是冷是热只有自己知道无法对人说,只有见性的如来能了知,其余人天众等心境之人,都无法觉悟﹙曾经喝过的人才能体会﹚。世俗众生清净智慧的本心无法彰显,只因被颠倒无知蒙蔽,所以才会执着心随境转,不能了知自心本如虚空清朗空寂犹如镜面般,心随镜面所照的一切景象(心境)而转动妄执之相,就会被一切法所障碍。若当下心起动念的去执取,就会立即堕入心外求佛、心外求法背道而驰的作为中(乃指执着镜面中的景象)。若是了知诸法皆从心入从心出就不会去执着取尘影之相,「本心」若还会执着,那即代表自己尚处迷惑无知的状态。
若是能洞悉自心即佛性,那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教理,都是多此一举的闲文雅字,所有千经万论只是为了让本心能明白这个道理,所有的至理名言都是他人的体会和感受,实在无法去形容「道」为何物,「道」是无法用言语所能形容的,若是能说得出来也只不过是一堆闲言妄语加油添醋的东西罢了。
如果在夜间睡梦中,梦到楼阁宫殿、珍贵动物、峻耸林木、池塘凉亭这些梦境,不可在本心之中生起一念的喜乐,若是贪求好境,执着梦境,都将是轮回转世的凭借,切记!切记!临终之际,万念不起无求无为立即就能解除一切业障,若是疑惑之心稍稍动念,立刻就会被外境所缚而遭魔摄。

◆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着,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若从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业拘它不得。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天堂地狱奈何它。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音。唯自知,不可相说。或静园林中行住作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译:法身(譬如镜面)本来清净不受外境所染,只因为执迷,无法觉知事实的真相,所以才会让外境迷惑,而沾染尘垢产生妄念罪报。故若有喜乐(着相)皆不能得大自在。当下若能转迷成悟觉察本心本来就像光洁的镜面,即能了知镜面是不会执取外境的。若从圣人的觉悟之心来观照镜面的景象(凡夫境)时,只会看到各种外境的形形色色之相貌,那就是众生无明的妄念心境。所以圣人看到镜面所照的景象,无论是逆境或是顺境皆不为所动,故常得轻安自在。所以镜面一切的因缘和合、镜花水月都无法动摇其清净的本心,故拘他不得。若是用圣人的悟性来观照三世无常的业缘,都应该如如不动心如镜、镜如心,久而久之自然就能成就大威德的智慧定力,所有各类心境的因果业力,都被明心见性的圣人从无知转为有知,连天堂、地狱之境亦奈他不得,因为心不起动念,不起善恶分别妄念所以天堂地狱无门可入。世俗凡夫的神识昏沉阴暗不同于圣人的内外光明,若有疑惑就立即无所作为,若有作为即堕入历劫流浪的生死苦海,后悔莫及。
若见贫穷困苦之相,须知皆从起心妄念中所生出,若是了知本心互相劝勉(心灵自我对话),只要无为、无相而行,即能进入自性清净如来的真理知见。初发求道之心的人临终神识总是闪烁不定,若是在昏沉迷梦中频频见到奇怪的景象时,勿须生出疑惑,这些都是从自心业力妄念所生起的幻相,绝对不是从心外进来的。梦中若见到无量光明超过日光时,所有的因果业报习性立即消失断灭;法界的本心若是见到如此殊乘的光明景象时,即是代表成道的征兆,但是只可自己知道就好,不可以向他人诉说,否则会掉入傲慢自大的魔性中。若是在安静的花园树林中行、住、坐、卧时,眼睛看到无量光明有大有小,切记!别告诉他人,自己也不可以执取,这正是自性所放射出的光明。若在深夜安静的黑暗中行、住、坐、卧时,眼睛看到无量光明与大白天一样,不要大惊小怪,这是自心快要明心见性之境。若是在夜梦中梦到星星和月亮格外分明的夜空,这代表自心的各种因果业缘即将熄灭,这种境界亦不能向他人诉说。作梦时,若是感觉昏沉恰似在阴暗中行走,这是自心烦恼业障深重,要有自知之明立即精进忏悔。若是能明心见性就不需要去读经念佛,否则学再多也无益处,只会让自己的神识从清醒状态中转入昏沉、颠倒罢了。
佛教是心教,只为强调修正心灵之道,若是能识得本来面目(清净的本心)就不须去见闻教义了。若是从世俗凡夫的心境要提升进入四圣道,就必须心不起动念,调养神识,能修持多久就修持多久。修行学佛之人如果纵容嗔恨、小心眼的情绪让本心黯淡阴沉与见性成佛的目标背道而驰、互相违背时,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任何益处。

◆ 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息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堕在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杀却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欲无罪过。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眼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着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污染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无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苦乐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译:圣人在生(觉)死(迷)转换的过程中自在出没,若隐藏、若显现皆不执着,一切的因果业力皆拘不得他,圣人破迷显正去除心魔显现心佛,所有众生若能明心见性,那所有尚未熄灭的业习瞬间熄灭,神识也会显现清净不愚昧,只要当下洞悉天真自如的本心就可以明白。若是想求道、成道只要不执着一切万法心不起任何妄念的执取,则尚未熄灭的业习一样会消灭,自然清清朗朗、明明白白不需刻意的造作用功。外道因不懂「佛」的涵意,拚命用功向心外求佛,向心外求法,违背圣人的教示,终日忙碌念佛转经,忙昏了神识灵性因此堕入轮回生死。
佛是大闲人,何须去追名逐利,就算有名有利又有何用?若是对于尚未见性之人,纵使读经念佛、勇猛精进二六时中都在行道,都在长坐不卧,都在广学多闻还自以为是在学习佛法,这样的无知众生只是谤佛破法之人,过去成就的佛和未来即将成就的佛只谈见性(照见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不谈其它;生命本就无常,若不能见性还妄称自己已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道果,这样的人是个大罪人。
释尊十大弟子阿难尊者是所有弟子中多闻第一的人,他听过释尊每一场法会所开示的内容,但还是未能见性无法识佛,二乘外道皆不知佛为何物,一心只向心外求佛、成佛终究还是在妄念中追求妄念的目标,了不可得。众生的因果业报无法免除生死轮回的流程,如果背道而驰曲解佛意即是谤佛破法的无知众生,自断慧命。
经云:修行求道之人内心缺乏信心,执迷虚妄之境犹如死亡状态。若信心具足此人当下即是佛;若不能见性,也不用去计算此生做了多少善恶的作为了,对自己和他人都毫无益处。善恶之心历历在目因果分明,天堂和地狱只在眼前,愚痴之人不相信,就算立即堕入贪毒地狱中受苦受难也是毫无知觉,就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无法相信真理。就像失明之人不相信有光明,纵使向其再三解说他也是不信,只因为眼盲所以无法分辨什么是日光;愚痴之人也是一样,堕入畜生道(失去人性伦理、杀人强奸、放火抢劫,连畜生都不如的人)、饿鬼道(为追求食、色、名、利和欲望满足,而吃不饱、为不能知足而痛苦的人),或诞生在贫穷下贱(内心缺乏灵性真理的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虽然正在心田的劳笼地狱中受苦,但若问他时,他还会颠倒昏沉的回答:我活得很快乐,好像活在天堂,嘴硬心苦对自己又有何益处?
所以生死苦海众生以生处为乐,一样也是不知不觉,就像那邪恶之人只是因缘业障深重,所以不能生出自主的信心发心来皈依学佛。若是见到自心是佛,那就勿须生起分别之心,无论剃发示现出家身分出家或是在家白衣也都是佛。若是不能明心见性,剃除头发示现出家身分还是邪见外道。
弟子问:白衣(在家居士)有妻子未断除淫欲,凭什么能成佛?师回答:只谈见性不谈到淫欲,就是因为尚未见性所以要见性,淫欲之心本来空寂,自我断除也不见其乐,纵使还有余习也不能为害。为什么呢?因为心性本来就清净,虽然身心皆处在五蕴的迷障中,但依旧污染不得,因为自性法身本来就没有任何分别的觉受,无饥渴、无寒热、无病痛、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长短、无强弱,本来就无一物可得,只是因为执着这个肉身,所以才有饥、渴、寒、热、瘴、病痛等相,若不去执取即能任运自然。若于生死中一切得自在,能转一切法却不为一切法所迷,即与圣人相同心无罣碍得大自在。若心有疑惑时,面对一切境界皆必须清净无为、无作无念(乃指不执着的去实践一切善行,面对外境不起妄念分别之想法),否则当下立即堕入生死轮回。若是能洞悟自心佛性,那杀生之业的人也能成佛。

◆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传递心印。吾今来此土,为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 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疑,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译:弟子问:杀生之业的人如何成佛呢?师回答:一切法只谈有否见性(远离烦恼、迷惑)而不谈杀生之业,虽然杀生之业与众不同,但见性之人一切业报皆拘他不得。从无始生灭以来只有未能明心见性者,堕入娑婆地狱轮回生死,若能觉悟本心于一切境中不起动念,就不会有任何攀缘业报了。若是不能见性,纵使念佛也不能免除业报,与杀生行业无关。若是见性时,疑惑之心立即消除,就算杀猪行业所造成的业报,也奈何不了他,同样是归于寂静。
从西天二十七祖传法至今(达磨祖师为二十八祖),只是以心传心。我今从西来到东土,只传直指人心的顿教(当下开悟)法门即心是佛,不多言说持戒、精进的苦行。乃至入水火,当上剑轮,长坐不卧都属于外道有为法。若是能洞悉一切行、住、坐、卧的灵明觉性而远离一切妄念之相时,当下就能应证那十方诸佛的心了。而过去的佛与未来的佛,只说传心法要别无他法。若能体会这个心灵之道,就算一字不识的世俗凡夫也能成佛。若是无法识得一切心起动念的灵明觉性,纵使身体破散如微尘,若欲寻佛求佛亦了不可得。「佛」者亦名为「自性法身」也称之为「本心」,此心如虚空般无形无相、无因无果、无筋骨皮肉、就像虚空一样无法去提取,此皆不同于物质欲望的障碍,也不同于外道心外去求佛、心外去求法。如此觉悟的本心只有吾人内在清净的如来能体会,其余无知迷惑的众生皆无法明白。自性本心不离地、水、火、风四大色身中,若离开此「心」即无六根、六识、六尘的作为。色身无知就如同草木瓦砾,身若无心要如何来运作。若自心生出念头乃至说话或听闻或看见的一切觉受,这些都是心起动念的作为。
动即是心起动念,动是一种作用。在心起动念的作用之外没有「本心」,因为在「本心」之外,没有任何心起动念的作用存在。动念不是本心,因为本心是如如不动的。在心起动念中,本来就没有本心的存在,「本心」是如如不动、清净无为的。但是心起动念,却离不开本心的作用,本心也离不开尘影的作用。心的作用停止时,本心也离开了,本心没有了,作用也不存在了。动念即是心的作用,心的作用即是指心起动念。动念不起,心就没有作用,心的作用其本体(本心)是如如不动有如虚空般的空寂。空寂清净的本心是没有一切心起动念的,动念和作用与本心同体,但本心是如如不动的,故名无动。
经云:一切言语的精辟诠释,与心起动念的生灭之相,以及所有的眼见、耳闻和觉受与思想,原本有如虚空般清净无为的空寂。甚至嗔恨、苦乐与痛痒都只是心的反应作用,与本心的关系,就像是个木头人般,要去追寻木头人般的痛痒觉受终究是了不可得。所以经云:心起动念,造作恶业,即得心起动念作用的苦报,善业即有善报。心起嗔心即堕入痛苦的心灵地狱,心起善念即生喜乐的心灵天堂。若能了知嗔喜只是本心之境的尘影与本心毫无关联时,不执着一切境相之人就能解脱颠倒妄想,到达清净无为的寂静涅盘。若是无法洞澈体悟自心佛性的存在,那纵使讲任何经典道理都会言不由衷,多说无益。在此略为剖析邪见与正见的叙述,但还不及佛陀心灵智慧之道的千万亿分之一呢!

更新于:2023-06-21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