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四(下)

2024-11-27

八二页,思惑八十一品,(附表《思惑八十一品》)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九品惑,人间天上受七返生死)

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四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色界就是四禅天;无色界也是四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那么五趣,九地跟这个九品惑的品名,五趣杂居地九品贪嗔痴慢;那么色界每一地各有九品贪痴慢,除去瞋,没有瞋。

看底下,上三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

好!那么,欲界的前面的惑;看底下,八十一品,上上品(要受两返生),就是要两次的来投胎转世;上中品一生一世;上下品是一生。中上品是一生;再来,中中品跟中下品,要经过一生的修行才会断。所以,初果进修断六品思惑,就证二果(名一来往、一来果)。

最后面的下三品呢?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滋润一生。所以,二果进断三品惑即证三果(名不来果,也就是不来欲界受生了),不来欲界受生了。

底下,往左边看,色界、无色界底下,上三品也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这是三果。那么,每一地有九品,每一地各有九品,八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八乘以九,七十二品。所以,最底下,三果(住五不还天)修行,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七十二品断尽超三界,证四果阿罗汉。

再继续看左边,左边八三页,最底下,四相无明

四相无明生相是指业相;住相里面包括四种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异相有二个执取相、计名字相;灭相有一个起业相。

那么业相、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称为修道断无明。

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是见道断,就是见惑还有尘沙惑。

所以,粗的先断,细的不好断,慢慢断,断无明。

688页,中间,【辰二申一六由妄】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

解释一下:今汝且观,你现在好好的观照观照,现在的这个六根,到底是说一?应该说一,还是六?是一还是六呢?

阿难!若言一,如果六根一定说它是一,那么,我请问你:为什么耳朵不能代替眼睛的看?耳朵为什么不能看?眼睛为什么不能像耳朵这样听闻?因为你说一嘛,一就是同一,一就是耳朵跟眼睛是一样的;但是,目前看不是这样子,耳朵为何不能见呢?就像眼睛这样见呢?而眼睛却又没办法像耳朵这样闻声音呢?头奚,「奚」就是为何呢?「履」就是着地走路。那么头部为什么不颠倒下来,当脚在走路一样的呢?足奚无语?这个脚为什么不会讲话呢?你不是讲六根都是一?

底下,【此下乃答阿难第二、第三两问:云何于六根中,只选一门深入?云何入一无妄,能令六根俱净?此皆一六情见未亡,】这个意思就是说:众生不是一就是六,其实是虚妄的东西,分一二三四五六?是不是?此皆一......一是情见,六还是情见,绝对的东西,没有一跟六。意思就是:用众生的观念,同一个本性,化作六根,就变成这样子。【不能彻底明了。故佛令审观,现前六根,】到底【为定一耶?】或者是【为定六耶?此先以双征。】问二次,是不是?【阿难下破计一是妄。】你计一是不对的。【故呼阿难,而告之曰:若言六根定一者,则用当相通,】因为是同一种东西嘛!那么,我现在问你:耳朵为什么不能像眼睛的看?(【耳何以不见?】)眼睛也没办法像耳朵这样听闻声音?(【目何以不闻?】)头为什么不会像脚这样着地来走路?(【头奚(亦何也)为不履行?】)脚为什么没有办法讲话、语言?(【足奚为无语言?】)【既不能互相为用,则知计一者非也。】

689页,【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

好!他现在就是:一不对,前面讲那一段是一,不对;现在讲六,还是不对。如果说这个六根,意思就是:决定成六,就是这六根完全互不相干的意思,这重点在这个地方。前面说一,不对;现在你讲六,也不对。简单讲,这一段在讲:你讲六,不对,是因为它息息相关,不能说完全无关;也不能讲六,既然息息相关,就不能说六。如果说这个六根决定成为......决定是六,决定六就是互相不通,一定是六。

那么我现在,如我今会,我来跟你宣扬这个微妙法门,你的六根,谁来领受呢?

阿难说:我用耳闻。佛就告诉他:因为你是六根嘛,耳朵跟其他都没关系,那么,「我用耳闻。」佛言:你的耳朵自闻,那么跟身、跟口有什么关系?你的口,耳朵一听,嘴巴为什么来问义?而身体会起来钦承,还会起来顶礼佛足,为什么?你不是讲六吗?六就是分开来,一定是六;可见它是息息相关的,讲六、决定是六,是不对的,因为它是相通的;要不然你耳朵闻,跟身、跟口有什么关系?但是,不是,耳朵一闻,跟口、跟身又有息息相关,所以,还是不能讲六。

前面计一是妄,现在计六还是妄。

【故破计六是妄。若此六根,其体决定成六,即当用不相随。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即指本经了义教法,汝之六根,谁一根来领受?阿难答言:我用耳根,闻佛妙教。佛言:汝耳自闻,】你的耳朵自己闻,【何关身口之事?】跟身、跟口没什么相关啊!【何以现见口来问义,】耳闻,口来问义,就是耳朵跟口有关系啊!【身起钦承?】顶礼佛足,那么就是表示,耳朵跟你的身体有关系,怎么会没关系?【既是彼此互通,则知计六者亦非也。】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是故应知,就世间人的角度来说,不是一;这个「终」就是毕竟,不是一,就一定是六。既非是六,终一,非六终一就是:如果不是六,那么毕竟是一。所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的意思就是说:就世间人的角度来讲,如果不是讲一、不是一,那么就一定是六;如果不是六,它一定是一。终不,总不能说:你的根本来......原本来是一,也是六,本来是一,也是六,就乱了!

【是一六二计俱妄之故,此承上义。应知非一则终六,终字毕竟义,既非是一则毕竟是六;自当用不相随,】意思就是:不会有互通的关系。【何以耳闻佛法,口来问义?下句既非是六,则毕竟是一;自当用乃相通,何以耳不能见,目不能闻。】说一也不对。【终不应言,】【汝之六根,本来是一,本来是六,元即本义。】所以,一六其实是妄,妄本来就空无自性。所以,佛的心性里面,没有一二三四五六,没有数量,以过量,超数量,就是这个道理。

690页,经文:【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於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说:阿难!你应当知道,这个根,讲一是不对的;讲六也是不对。因为你无始来颠倒沦替,所以在圆满湛然没有一六当中,而产生了一六义生。

故于圆湛,圆湛就是圆满光明的本性,这是绝对,绝对哪有一跟六?就像虚空,那到底多少?对不对?所以,因为颠倒沦替,所以在圆湛当中,产生了一六义生,这个就是妄动以后,就变成有数目字了。

汝须陀洹,证初果,虽得六销,六销的意思就是说: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能够把它销亡,就是六尘已脱的意思。六销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已经脱离了,不会被它迷惑了。

犹未亡一,但是根结的这个前题之体性,还没有办法全部销。意思就是:还有执有一个涅槃,犹未亡一。虽得外面的这个六尘之脱,就是六销;但是,仍执有一个涅槃,执着有一个涅槃,这个一还是没有放下。涅槃就没有数量,涅槃就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没有一二三四五六了。

690页,第三行,【此根,既不可说是一是六,又不可说非一非六,其故何也?当知是根未结以前,本无数量,故曰非一非六。正由非一非六,所以不许说一说六,由无始来,从真起妄,依惑造业,是谓颠倒;依业受报,是谓沦替;沦溺苦海,生死交替,生而死,死而生,交替不已。既有受生,则有六根,故于圆满湛然,常无一六性中,而有一六义生,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又不能说非一非六。汝须陀洹:谓阿难已证初果之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故曰虽得六销。】虽,【观虽得二字,但是六用不行,六尘脱离,】六用不行就是六根不会攀缘外在的六尘,叫做六用不行,六尘能够脱离了。但是,【非根结之体全销,故曰犹未亡一。依孤山法师释,】还【执有涅槃是也。】涅槃是一,这个一还是不对!

佛底下这一段比喻,就比喻得非常好,

【辰三举喻法显明】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

这个文字很简单。就像太虚空,参合群器,拿一些圆的、四方形的、三角形的,来装这个太虚空,装到圆的,说太虚空是圆的;装到四方形,说太虚空是四方的;装到三角形,说太虚空是三角形的,参合群器,各种形状。由器形异,圆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统统有,大的、小的、长、短、方、圆,都不一定。由器形异,由器具有长的器具、短的器具、方的器具、圆的器具、大的、小的,大器具、小器具,这样一装,名之异空,空其实是一;但是,一也是不对。所以,除器观空说一,除器,这个长、短、方、圆、大、小各种器具,我们才讲一;没有器具,空讲一也不对,空是绝对存在。对不对?

这个答案还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心性里面,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六根,也没有所谓一跟六,心性里面没有这个。那我们解六结,说越三空,其实六结不存在、三空也不存在,本来就是绝对的真如。所以在法上,又必需在相上说,看看能不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性。但是,一直在相上打转,就名为相说,与本性无关。所以说法不与相应第一义谛的,不名佛说。任何一个法师所讲的法,都必需以第一义谛、究竟涅槃实相,第一义谛相应,若不如此说,不名佛说,名为相说。就是这个法师怎么讲就是善巧方便,因为他跟第一义谛完全不相应。

691页,注释:【此以喻明。上四句喻从一成六,下二句喻除六说一。】所以,六是方便说,一还是方便说。【虚空喻圆湛之性,群器喻六根之相。太虚空本来无相,不可说同说异,】就像我们的真如,真如本不可说。说同不对,说异不对,【以参合群器之中,由器之形,有长、短、方、圆、大、小,六种之异相,空也随器而立名,】长的叫长空、短的叫短空、方的方空、圆的圆空、大的大空、小的小空,六种异相,空也是随器而立名,【立出方空、圆空等异名。虚空虽随缘现相,体本不变,除异器之形以观空,说空为一,一者同也。不仅说异是妄,即说同亦何尝是真?】意思就是:多余的东西,多余的东西。【乃对异立同,犹下偈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也。】我们讲妄,是为了要显这个真性,如果你着一个真性,就不对。所以,连这个真性也要放,妄真同二妄。

所以你只要知道这个《楞严经》的思想,那你就知道,任何事情都狂妄不得。如果一个法师说:我很有修行!讲这一句话,这个法师怎么样?没修行!因为本来就没有东西,你修什么行?还要给你一个:我很有修行!还要加一个很有修行;妙性本来就天然、就具足了,还修什么呢?是不是?所以,你讲很有修行,就是表示你没什么修行。说:我开悟了,值得骄傲了,值得否定别人了!那你这个开悟是假的!为什么?那你还有「有」、还有「没有」,还有否定别人、肯定自己;肯定跟否定是相对的,如果真悟,那就绝对不会否定别人,也不会一直肯定自己。为什么?没有否定跟肯定啊,大悟的人,哪有这个东西?所以你有这个《楞严经》的绝对的思想,你绝对不会被现在这个末法的乱象所迷惑,那个说很有修行,就跟这个跑看;那个说没有修行,你就瞧不起他,你不会这样。

691页,【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

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把它说成同,或者是不同,太虚空需要你这样用加上种种的语言去表达吗?太虚空是绝对,绝对就是没有语言,你讲同是头上安头,讲不同,还是头上安头啊!更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哪有一还有非一的?

【此喻同异与真体无干。】我们的真如自性也是,跟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完全无干,悟了,全体即是;迷了,根、尘、识全部都妄。【彼太虚空,除器时观同(是一),参器时观不同(是异是非一),安器除器,与虚空无干,故曰:云何为汝成同不同?如是则见同见异(不同也),已属妄见,】「异」就是不同,已属于妄见。【何况更为安立名言,是一非一,岂不妄上加妄耶?】

【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此则法合。则汝了了常知,六受用根,亦复如上所立之喻。根中圆湛不生灭性合太虚空喻;根性本无一六,】这个意思就是:【合虚空本无同异。由结滞】停滞、打结了,【为根,】结滞为根,就是你看什么东西、听什么,统统是不舒服、不愉快,烦恼就生,就打结了。「结」就是烦恼的别名,就卡住的意思了。【因根异故,则说性为六,】眼根有眼性、耳朵有闻性,对不对?有六种性。【合参合群器,乃名异空喻。解除根结,说性为一,】这个意思是说:【合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喻。】翻过来,692页,说空为一来比喻,【当知滞根】「滞」就是不通。你只要有分别心,六根就不通;你只要有执着的心,六根就不通。当知滞根【说性为六固妄,】如果你一定要从本性的角度说有六个,有六个,当然是妄了。所以说:当知滞根说性为六固妄,如果说:单单在六根来讲、根性来讲,说六是不对的;如果把这个根解掉了,如果【解根说性为一,亦复非真,】意思就是:性是绝对,没有一跟六。【岂圆湛之性,为汝成一成六耶?】

这个就是数学一样。所以,世间的数学,你永远没有办法进入绝对。譬如说零,由零产生一,或者是minus ,诸位!这个零就是观念。所以,数学家、科学家如果不了解,零,这个zero它是一种 incase,假设的、不存在的,那么,由零或者由一,来演化出来的种种的数目字,就无量无边了。所以,统统叫做数字游戏,统统叫做数字游戏。所以佛陀说:不管你用什么意识心,那个统统叫做所谓的知识。那么,知识是生存的条件,我们不是说知识不好;可是,这个是活下来的条件,需要靠知识。譬如说你到丛林,你要有丛林的知识,对不对?你要煮饭,有煮饭的知识,是不是?开车,有开车的知识,这个好事;但是,这个跟解脱没关系,跟解脱没关系。知识是存活在我们的生灭法里面,必要的、重要的引导跟观念,是经验。但是,佛法不是这样子,佛法在经验里面,还要契入第一义谛,也就是无话可说,没有能所的对立。

底下,【合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喻。】所以,亦复非真,岂圆湛之性,为汝成一成六呢?这个圆满湛然之性,不能讲一跟六;就等于说太虚空,云何被你讲成同跟不同?【根性一六既不可说,岂可更说非一非六,】意思就是:虚空无言,我们给它安一个「虚空」,也是你给它安的这个名字,道本无言,道本无形,智慧心即是。所以,大道本来就无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本身说不得,名可名,非常名,也不能安上任何的名。岂可更说非一非六,【合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喻。】

692页,中间经文:【辰四申根结由尘】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於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解释一下: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难,听不太懂。

由明跟暗的外面的尘,二种互相形显。第一段是见精,讨论眼睛,发为见精。由明、暗二种互相形显,于妙觉圆湛性中,黏湛发见,黏湛发见就是被黏了一层,由明、暗产生的烦恼无明,或者是讲:观念卡住了,而无量劫来一直存在,叫做黏湛发见。意思就是说:湛然的清净本性被黏住了,盖上一层知见。而发见,这个就变成妄见了,发出来的就变成妄,变成见精了,见精带有少分的妄,叫做见精。所以,黏湛发见,就是变成带有少分的妄的见精,叫做黏湛,清净的自性被黏住了。

那么,我们现在用一个比喻,叫做戴一个太阳眼镜,黏湛发见。就是你的眼睛好好的,诸位!你现在眼睛好好的,看出去的时候,你看,非常的清楚,眼睛好好的。如果说这个是很深的太阳眼镜,我一戴,当我戴上太阳眼镜的时候,看这个世间,不一样了,黑茫茫的,黑茫茫的。黏湛发见就是这个道理,戴上一层无明的知见,黏湛发见就是这个道理。由无量劫来,明跟暗互相形显,在这个妙觉圆湛性中,黏湛发见。

见精映色,这个见精映色,结色成根,这个就是我们所讲的胜义根,就是神经系统。这个见精映这个色,结这个色就成根。

此根元目为,此根元为浮尘根的根本。诸位!有的讲:净色根、浮尘根;有的讲:胜义根跟浮尘根,是一样的,胜义根就是净色根,胜义根就是净色根,就是类似神经系统;但是,它不是神经系统。所以,见精映色,结色就成根,这个见精由明、暗黏住湛然的本体,现在出来,这个见精就不一样了,见精就是带有少分妄的,映出这个映色了。结色成根,结成四大,揽这个四大成根,此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清净四大。那么,这个清净四大,这个不是我们一般凡夫所能理解的,是极微细,是我们凡夫不能见,清净四大。

因名眼体,这个体就是浮尘根;名,这个眼,在这里就讲肉眼;清净四大成根,那个叫做胜义根、净色根,现在讲的叫做浮尘根。因名眼体,因名就是依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成了肉眼,「体」就是浮尘根。

如蒲萄朵,这个「朵」就是一粒、二粒的粒,蒲萄粒,简单讲就是眼珠子,就像蒲萄这个颗粒,就像我们的眼珠子。这个浮尘根就是肉眼,这个浮尘根乃是四尘:色、香、味、触,这是四尘所成。

流逸奔色,流逸奔色就是说:往外一直攀缘,奔外面的色尘。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师父再解释一下:由明跟暗等二种互相形显,在妙觉的圆湛性当中,黏住了光明的本体,发为见精,而这个见精映这个色,结色成根,这个根就是净色根,它是四大,清净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的,我们称为胜义根,或者是净色根;先讲神经系统。底下就变成肉眼,浮尘根就是肉眼。因为,这个「因」就是依靠,因为有胜义根,而名这个肉眼的浮尘根。意思就是说:这个浮尘根是建立在胜义根的基础,是因为有胜义根,而成为浮尘根,叫做因名眼体。它的形状就像蒲萄一粒一粒,浮尘根。四尘,奔逸,色、香、味、触,流逸奔色所成,这个四尘所成,就是色、香、味、触所成。

好!把笔放下来,我现在看,这个整体性的观念,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这样子的。

这里是真如本性,因为明、暗,性觉必明,一念妄动,变成一精明,一精明,一精明变成六精,见精,见、闻、尝、嗅等等六精,这六精,六精明再揽四大,四大就变成净色根、胜义根,还有浮尘根;胜义根跟浮尘根就往外一直攀缘。所以,由内妄心往外,外面的妄境又薰习,所以,没有人会解脱!无量劫来,带来的、起来的,它就是妄,就是妄。本性被迷了,妄动,所以,从内出来的统统是妄;从妄攀缘这个外尘,虚妄的外尘,又感染、染污了里面,所以,变成说出来是妄,回去还是妄,所以我们这个心从来没有清净过,从来没有!

从出生,他就是叫你执着,这个是杯子;有的小朋友,跟他讲:这个是杯子,这个不是碗,小朋友开始记这个名相,他会分辨,按照大人这样讲就对了!可是学佛,大了就不一样,碗没有一定的碗相,杯子也没有杯子一定的相,慢慢的就突破:喔!原来我们以前所执着的,都是相、都是观念。所以我们一直没办法解脱。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见,叫做诸佛,离一切语言、离一切名相,为什么要你离?其实就是叫你......

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盖着一层无明,是这样子的,真如自性是这样子的,清净的时候是这样子的,主观跟客观同时存在的。我如果把书本遮起来,这个手上的影子叫做主观意识,它是见分,八识的见分,它是同时存在的;客观环境拿掉,见分、相分恢复到自体分。好!所以,你一着相,主观、客观一直存在,真如自性没有减少,它一直存在嘛!对不对?可是你证果了,主客二观离一切相,离一切相,离相分,当然就没有见分了;拥有见分、执着的见分,当然就一定有相分,有相分一定有见分,这个就是这样子。

所以,修行下手处就是离相,修行下手处就是离见,知见的见,头上安头,就是你拥有的观念,不要被你的观念卡住,我们今天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样子,我们看到相,起这个观念,同时执着这个观念是正确的,椅子就不是桌子,桌子就不是椅子,你就不是我,我就不是你,所以的相,都是那么强烈的对立;可是,融相为性的时候,喔!相相本空,对不对?开悟的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那个四大,跟我这个四大是一模一样的,你那个灵性跟我的灵性是一样,同体大悲心就出来了!开悟的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不开悟的人,你是你,我就是我,我们老死不相干,悟跟不悟,那个日子就完全不一样!你想要过天下太平的日子,就一定要悟入如来的正见。所以开悟就是过天下太平的日子,没事,就是佛。

对不起!因为刚好这一段落,耽搁了十分,下个星期,我们星期六要上课,星期天是八关斋戒。

诸位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文殊讲堂南投养德禅寺分院,南投分院养德禅寺,宝塔里面的一切亡灵;回向文殊讲堂分院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

(大众起立向师父问讯)

更新于: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