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培根:显于大乘真是佛语
显於大乘真是佛语
单培根
闽南佛学
显於大乘真是佛语,这是摄大乘论总标纲要分中的一句话。我读此句,觉得很是突而且再三的说,这使我更是疑惑了,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相说明大乘,列举十相之名是所知依、所知相、人所知相、彼人因果、彼因果修差别、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彼果断、彼果智。接着即说:。由此所说诸佛世尊契经诸句,显於大乘真是佛语。
次列举十相之体,是阿赖耶识、三种自性、唯识性、六波罗密多、菩萨十地、菩萨律仪、首楞伽摩虚空藏等诸三摩地、无分别智、无住涅槃、三种佛身。最後说十相之所以次第。这样,全论的纲要已标举了,後即以此所知依等之名为十分之名。
论中又言此十相为。殊胜,殊胜是相对之语,应有所对而说。论在说十相体的一段文中,首说:由此所说十处,於声闻乘曾不见说,唯大乘中处处见说。可见此殊胜之语是对声闻乘而说的。这段文举了十相体之後,说:由此所说十处,显於大乘异声闻乘,又显最胜,世尊但为菩萨宣说。是故应知但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相殊胜殊胜语。
为什么要说显於大乘真是佛语,我想不通。我在前後文句上找,也找不到相应的解释。後来我知道了。印度与中国情况不同,差异很大,再加以时代变迁,我是中国人,不了解印度佛教史的情况,也就於此模糊了。
中国佛教,一向盛行大乘,对声闻乘加以贬斥。在印度就不同了。印度在佛涅槃後,初唯流行声闻乘。由於众生根机不同,所见有异,逐渐分成许多部派。後来为了普化众生,有大乘兴起。大乘贬低声闻乘为小乘,声闻乘也就反过来排斥大乘为非佛说。两方争论不已,一直贯串在印度佛教史中。提倡大乘的,对於大乘非佛说的攻难,总要有所辩护,不能置若罔闻。摄大乘论是无著菩萨劝其弟世亲回小向大,特为作此论以授。那么,对於大乘非佛说的问题,不能不有所解释。而且,论中列举了大乘内容,分为十相,说其为殊胜於小乘。这是说单向声闻乘中学,可以证得阿罗汉。欲求无上菩提,这是不够,所以菩萨必须在此殊胜十相中学。然而这样的说十相殊胜,为声闻乘中所未有,岂不是正好要被声闻乘排斥为非佛说吗?他们要说:这可证明了。既然和我们阿含经中所说是两样的,这是非佛说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所以再三声明说显於大乘真是佛语。为什麽大乘是佛语呢?理由何在呢?根据何在呢?怎样显出这裹所说的大乘十相是真是佛语?看,无著菩萨在论中是怎样回答此间题。论说:
复次,云何由此十相殊胜殊胜如来语故,显於大乘真是佛语?遮声闻乘是大乘性7由此!十处於声闻乘曾不见说,唯大乘中处处见说。谓此十处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善成立,随顺无违,为能证得一切智智。
不许声闻乘是大乘性,是说依声闻乘所说修学,只能证得阿罗汉果,不能证得无上菩提佛果.欲求无上菩提,必须另有应学的大乘之道。今此论所说之十处,依此修学,是可能证得无上菩提的.即以此故,所说大乘真是佛语.因为此所说十处,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大菩提的能引因,且是最能引。何以是最能引大菩提性?因为从道理上讲,此是善成立。从修行得果上讲,此是随顺佛果,此是无有违逆。随顺而无违,依之修行,必能得果。因和果是要相称的,是要合理的,不是不相称不合理的因,可以得相应的果。佛之一切智智,由於这样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善志立,随顺无违的十处,为能证得的。後又以二颂总结,颂中有二句说:由此最胜菩提因,故许大乘真佛语。无著菩萨是依因果来证明是佛说的。
大乘是否佛法,无著菩萨以是最能引大菩提性,是善成立,鲫匮无违,为能证得—切智智。以此为理由.我们於此可知,佛法是建立在理智上的,不是神秘的,玄想的。学佛要以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为—条康庄大道,於此而别求,歧途亡羊了。
佛法是讲缘起的,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声闻乘所讲的缘起,是十二缘起。从个人出生死来讲,明白十二缘起够了.大乘要求成佛,以达到一切智智为目的,这样,要追求了解所知依了,摄论於《所知依建立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为缘起。这是声闻乘所不接受的.摄论在所知依分中,不但说明阿赖耶识之相,而且用大量的篇幅,论证阿赖耶识非有不可.若无阿赖耶识,杂染耶识,杂染清净皆不得成。断灭不能有杂染清净,永恒常也不能有杂染清净。阿赖耶识犹如瀑流相续不断,方能於此建立杂染清净。这样不同於我吗?佛在解深密经中建立此识时,即明确预先警告说:“恐彼分别执为我。”因为这和我太相似了。无我是佛法的最基本准则.众生是即蕴孰我的,认为此身心是我。外道是离蕴执我的,他认为有神我在我们的身中,死後离身而去,又入另二身体。或者认为有大我,分出一分在众生的身中.佛法说即蕴非我,离蕴无我.无我是佛教中的不共法,在佛教以外,有谈无我的,都是极肤浅,不能彻底无我,真正无我。後世佛教,难免有外道浑入,或者佛教徒的思想浅薄,分不出佛教与外道之不同。在印度小乘部派中,即有犊子部,因为建立不可说我,被其他部派判为附佛法外道。无我有我,这是佛法与非佛法精深之辨。阿赖耶识太似我了,很容易被人执为我。无性摄论释,於所知依分,於此作出一段很重要说明。说:
如是若离—切种子异熟果识,如前所说种种过失之所随逐。
虽无欲乐自事重故,然必应许阿赖耶识决定是有。
如是名为反诘道理。此中亦有顺成道理,覆相显示方便因故。
以无虚诳正论总相,成立大乘真是佛语。
谓大乘教真是佛教,一切不违补特伽罗无我性故。
阿赖耶识能诠之教.称所诠义佛所说故,如说刹那速减等言,
又诸大乘定是殊胜,舆法有法不相违故,如说甚深缘起等教。
摄论的成立阿赖耶识,用反喆道理,无性说,这是方便。然此中亦有顺成道理,用正面来说,以无虚诳的正论璁相,成立大乘真是佛语,首先最主要的,是一切不违补特伽罗无我性故.—切法无我,这是佛法的根本标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三法印,作为勘定是否佛法的正印。阿赖耶识非我,不可误执为我。无性又说,阿赖耶识之教,是符合佛说的,因为说阿赖耶识是刹那速灭等,不说他是无为恒常。无性又说大乘定是殊胜,因其说甚深缘起等,都和佛说缘起法没有违背。
窥基在唯识二十论述记中为了成立大乘是佛说,成一比量云:
我说大乘是佛所说,许具三法印契经摄故,如增一等。
是否佛说,要以三法印勘定。不具三法印的,是非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