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动物吃的饲料有多少剧毒致癌成分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定会怀疑: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我国发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明确允许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含有一定量的砷、氰化物、亚硝酸盐、六六六、滴滴涕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成分。我国为这些成分设定允许值,一方面表明我国的饲料中一定添加了这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另外一方面,表明这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含量还不少,否则不必设定指标。动物吃了含有剧毒致癌成分的饲料,人们屠宰动物之后,肉类必然含有剧毒致癌成分。
大家都知道,氰化物是一种可迅速致命的血液性毒剂。人们在电影或电视上不止一次看到,间谍在被捕时突然咬一下衣领中预藏的氰化钾,立即就会死去。这并非戏剧夸张,一般人只要一次误服0.1克左右氰化钠或氰化钾就会中毒死亡,敏感的人甚至吃进0.06克就可以致死。人类如果通过食物摄低浓度的氰化物,一部分转化成硫氰酸盐随尿排出体外,一部分逐渐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引起慢性中毒。
1. 剧毒致癌物质——砷
砷又称“砒霜”,其化合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对人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l~2.5mg,每天摄取3mg无机砷,两三周之后,就会引起成年人中毒。现在,饲料生产人员长期接触砷后,发生皮肤损害甚至皮肤癌,少数人还可继发性发展成肺癌。另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砷的环境卫生标准》中对砷的安全评价报告指出:长期接触含砷化合物对许多器官系统都有毒副作用,无机砷会造成周围神经系统障碍、造血机能受阻、肝脏肿大和色素过度沉积;有机胂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脑神经和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提高,还会造成孕妇流产和死胎。
但是,砷元素可以促进禽畜动物生长、提高产蛋率,于是,以阿散酸和洛克沙胂为主的有机胂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广为使用。胂制剂还能够改善鸡、肉牛的品质。实验表明,有机胂饲料喂养的肉牛,其瘦肉呈现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纹理,而且肉质可口。那么,难道有机胂就对动物没有危害吗?答案是否定的。
环保总局发布的《2008首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明确指出:
有机胂系列产品均系有毒化学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若出现包装物破损、翻车等事故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群造成危害。有机胂系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环境风险较大,使用中人群首先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而中毒;其次,农药进入土壤被微生物降解无机砷,无机胂易水解产生砷化氢气体危害人群。由于有机胂对动物吸收率低,排泄快,在畜禽体内沉积少,其排泄物中的砷在土壤中大量蓄积,使土壤中的含砷量大幅增加,经自然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长期而复杂的作用,使有机胂分解,最终污染土壤和水源,最终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可见,饲料中有机胂的危害一点也不比无机胂小。
农业部168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添加的氨苯胂酸在猪、鸡配合饲料中为100mg/kg、洛克沙胂为50mg/kg。添加有机胂制剂的猪、家禽配合饲料中的总砷按添加比例折算后,应不大于相应猪、家禽配合饲料的允许量。可是,不少饲料厂家片面强调有机胂制剂的促生长作用及防病效果。
我国还允许饲料的其他成分含一定量的砷。从《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看,每公斤石粉、硫酸亚铁、硫酸镁中最多允许含2毫克的砷,每公斤的磷酸盐中最多允许含20毫克的砷,每公斤沸石粉、膨润土、麦饭石、氧化锌、鱼粉、肉粉、肉骨粉中最多允许含10毫克的砷,每公斤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碘化钾、碘酸钙、氯化钴中最多允许含5毫克的砷,每公斤家禽、猪配合饲料中最多允许含有2毫克砷,每公斤猪、家禽浓缩饲料最多允许含有10毫克砷。这么多的成分都含有砷,那么,动物每天会通过饲料吃进多少砷?
李雪霞刊登于云南畜牧兽医2008年第6期《对饲料中大量添加有机胂制剂的思考》指出:“砷制剂的实际添加量大多数饲料厂无视国家的规定,任意加大添加量。在一些猪浓缩饲料中氨苯胂酸的添加量在500mg/kg以上,大多猪浓缩饲料中氨苯胂酸的添加量在300mg/kg,洛克沙胂添加量在200mg/kg。近80%的饲料厂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氨苯胂酸和洛克沙胂,而且,按添加比例折算后近30%饲料厂的添加量都超出了国家允许的最大添加量。”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于2005年启动饲料中总砷含量的检测工作,全年完成30批次总砷的含量测定,不合格14个批次,不合格率为46.7%;2006年在全州12个县市中9个县的89家饲料经营单位、11家饲料生产企业抽取饲料产品90批次,有30个批次不合格,其中总砷含量超标的有19个批次,不合格率为21.1%;在不合格批次中总胂不合格率为63.3%。2007年在全州25个乡(镇)抽取饲料132批次,覆盖省内外63家饲料生产企业,涉及全州80多家经营单位,有31批次不合格,其中总砷含量超标有17批次,不合格率为23.5%;在不合格批次中总砷不合格率为54.8%。
饲料中添加过量的有机胂,必然造成禽畜动物的砷残留超标。国外专家在饲料中添加阿散酸喂鸡,停喂当天,检测到鸡肝、腿肌和胸肌的砷残留量分别为0.47mg/kg、0.04mg/kg和0.01mg/kg。停药5天,检测到鸡肝、腿肌和胸肌的砷残留量分别为0.37mg/kg、<0.01mg/kg和<0.01mg/kg。1990年,刘文芳报道,每千克肉鸡饲料中分别添加10mg/kg、20mg/kg、50mg/kg和80mg/kg洛克沙胂,7周龄屠宰后,肝中砷的含量分别为0.647mg/kg、3.128mg/kg、3.535mg/kg和3.763mg/kg。这样的砷残留量均已超过了WTO和FDA所限定的标准。目前,我国在以农户饲养为主的情况下,在畜禽生产中严格遵守有机胂制剂的使用量、休药期等规定是比较困难的。
动物饲料含有砷,那么,动物肉里面一定会有砷的残留!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允许每公斤猪肉含有500微克(0.5毫克)的砷,每公斤猪肝含有2000微克(2毫克)的砷,每公斤猪肾含有2000微克(2毫克)的砷,每公斤猪副产品含500微克(0.5毫克)的砷,每公斤禽肉含500微克(0.5毫克)的砷,每公斤禽副产品含有500微克(0.5毫克)的砷,每公斤蛋含有500微克(0.5毫克)的砷。这样算下来,即使养殖场和养殖户没有超量添加有机砷,如果您一年吃60公斤肉类,至少吃入30毫克的砷!如果养殖场和养殖户超量添加有机砷,那么,您一年通过吃肉而摄入的砷含量,就大大超过了30毫克!
较大剂量的砷被人体吸收后,蓄积于肝脏、脾脏、骨骼和毛发中,必然严重危害国民的健康!慢性砷食入与皮肤癌有密切相关,可能也和肺癌、肝癌、膀胱癌、肾脏癌、大肠癌有关。另外,砷会透过胎盘危害胎儿。研究发现脐带血中砷的浓度和母体内砷的浓度一致。一项针对铜精炼厂工作的妇女做的研究,发现她们体内的砷浓度都有升高,而她们发生流产及生产后发现先天畸形的机会都较高,先天畸形是一般人的两倍,多次生产皆发现先天畸形的机会是一般人的5倍。
鉴于砷的巨大危害,欧盟和日本等国甚至完全禁止饲料中添加有机胂制剂。我国农业部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批准含胂的阿散酸和洛克沙砷作为饲料添加剂,目前仍然允许使用。
2. 触目惊心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二次代谢有毒产物。目前,已被分离鉴定的霉菌毒素超过300种。大多数霉菌毒素能够引起饲料变质,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免疫机能抑制、多种难以判断的综合病症。
1960年,英国10万只火鸡因食用从巴西进口的被黄曲霉污染的花生饼导致死亡。1964年,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摩洛哥首次发现的猪原发性肝癌可能与霉菌毒素有关。1984年,北京西郊13头小母牛全部死亡,后发现是棒曲霉在麦芽根上产生的霉菌毒素导致中毒。从2003年起,霉菌毒素对我国的养猪业危害特别明显,到目前为止,这种危害还没有被有效的遏止。2003年年底至2004年春节前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规模化猪场和养猪专业户相继发生猪只霉菌毒素中毒事件,造成孕猪流产、母猪发情不正常、公猪死精、肉猪生长缓慢、仔猪“雌激素综合征”,猪群免疫力下降,疾病多发,使猪场和养殖户损失巨大。仅河南死亡的猪就有1000万头,如果每头仅仅以100元计算的话,损失也高达10亿元。广西平均每头母猪少产仔1头,全区150万头母猪的产仔损失近5亿元。
(1) 霉菌毒素诱发癌症
由于霉菌毒素种类特别多,我们仅以黄曲霉毒素为例看其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高毒性、高诱变性和高致癌性的化合物, 要加热到268~269℃才能被分解,是目前所有致癌物质中毒性最大、致病力最强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毒素,其毒力相当于玉米赤霉烯酮的20倍,呕吐毒素的30倍。
在几类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经口致癌物质。其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玉米、棉籽、花生及其饼粕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动物吃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会出现生长迟缓、黄疸、精神抑郁、厌食、急性肝肿大、肝癌、免疫抑制等症状。霉菌毒素对水产养殖的种类的危害与陆生种类相似。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理查德洛威尔(Richard Lovell)博士发现,如果把含有黄曲霉毒素达到10mg/kg的半纯化饲料喂养鲶鱼10周后,鲶鱼显著生长率下降,血红细胞、血红素数目降低,出现肝坏死、肾肿大、胃腺坏死等疾病。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还可转移到牛奶、鸡蛋、畜禽内脏和肌肉中,是诱发肝癌、胃癌、肠癌的重要因素。我国有多个肝癌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县及广西扶绥县。江苏启东县肝癌的平均发病率为63/100000万。根据对尿中黄曲霉素代谢物的分析结果来估计,江苏启东县居民每年累计摄入的黄曲霉素量超过1000ug。广西扶绥县在1974~1994年的21年间,肝癌年均死亡率为51.37/100000万。对扶绥县居民膳食原料样品的监测表明,样品中黄曲霉素B1阳性率为48.8%,超标率为27.1%。黄曲霉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黄曲霉素,会迅速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以及胆管增生,通常在几天及几十天内死亡。人的黄曲霉素急性中毒表现为急性肝炎。持续摄入一定量的黄曲霉素会使肝脏慢性损伤,导致肝功能降低,出现肝硬化,体重减轻。动物一般在几周或几十周后死亡。
(2)我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较普遍
那么,我国的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情况如何呢?翻阅国家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大量的饲料领域的杂志,仔细拜读一篇篇研究文章,我吃惊地发现:我国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很普遍,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现在,我把专家们的一些研究结果罗列如下,以便大家了解:
2003年,据王若军等调查,我国华南、华中、华北地区已发现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及烟曲霉毒素6种。检测结果表明,被检原料及饲料中普遍含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及烟曲霉毒素6种霉菌毒素。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超出90%,其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T-2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
2004吕明斌等检测北方地区的饲料原料,付马病毒、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均在80%以上;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玉米蛋白粉和玉米副产品中的检出率均在80%以上,其他原料中均在60%以下;T-2毒素的检出率均在30%以下。
2007年,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总数356份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普查。结果,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9份,只占样品总数的2.5%;仅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数为71份,占样品总数的19.9%;检测到2种或者2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占样品总数77.5%,其中103份样品同时检测到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烟曲霉毒素B1三种霉菌毒素,占样品总数的28.9%。
2007 年11月,李军等对广西的南宁、柳州、玉林、桂林、贺州等地区的32家种猪场的3类3个品种的110个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霉菌毒素的检测,发现6种霉菌素的检出率高达80%以上。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检出率高达100%,轻度污染率为100%;付马毒素检出率为96.2%,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呕吐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88.5%,84.6%,82.7%。黄曲霉菌毒素B1和T-2毒素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超标率分别为11.5%和21.2%,中度污染率发表为7.7%和21.2%,T-2毒素属中度污染,而黄曲霉毒素B1,最高含量居然达到250UG/KG,严重污染率为3.8%,属严重污染。付马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超标率均为0,属于轻度污染。
使到笔者写这本书的2008年,饲料中含各种霉菌毒素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陈心仪在2008年第10期《饲料广角》中刊登的《亚洲地区饲料和畜禽养殖业霉菌毒素危害实况》中指出:“研究人员最近在福建省集约化肉鸡饲料企业进行了类似的研究(Chen,2007)。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霉菌毒素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普遍很高。”
饲料中含有低于控制上限的黄曲霉毒素,同时含有另一种低水平的霉菌毒素,由于累加或相乘效应,其危害比只含有一种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更为严重。同样,饲料或原料中如果会有两种以上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同时出现,其毒力将大大高于单一霉菌毒素所具有的毒力。
这些霉菌毒素可以通过被污染的谷物、饲料和由这些饲料喂养的动物所提供的动物性食品(奶、肉、蛋)进入我们的食物链。1976年,美国召开的“霉菌毒素在人类和动物健康方面的讨论会”进一步强调了摄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动物所产的乳和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并指出霉菌毒素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黄曲霉毒素列为天然存在的人类致癌物。世界银行1993年的报告“投资健康”中提道: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霉菌毒素而导致的疾病(如肝癌)使人们的寿命缩短了40%。
另外,非反刍动物的肉,如猪肉和禽肉,都容易被霉菌毒素污染,其中,最易被霉菌毒素污染的是猪肉,赭曲霉毒素最容易污染猪肉。加拿大西部猪的血液中存在赭曲霉素A,一些欧洲国家育成猪的血液、肾脏、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也存在赭曲霉素A。 摘自:《向肉食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