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玄奘精神 第72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2)

2024-11-06

戒日王与戒贤法师关系密切,在立场上也更倾向于大乘学说,否则也不会专门为那烂陀寺建造一座价值不菲的铜塔,于是就觉得这些小乘信徒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那些小乘僧人见戒日王不相信他们的话,就希望以一场辩经来分出高下。在当时的印度,为高僧学者提供论战的物质保障是每一位国王的职责和荣耀,所以戒日王很快写了一封信给戒贤法师,意思是让戒贤法师从那烂陀寺中挑选杰出弟子前去应战,教训一下那些诽谤大乘学说的小乘僧人。

戒贤法师看完信后,立即招集校委会全体成员开会讨论此事,最后推举出了四个有资格代表那烂陀寺前去辩经的人选。然而在接下来是面试中,除玄奘外的其余三人都慑于般若毱多的威名而不敢前往。

问题来了:作为全印度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没有理由拒绝对方的挑战,尤其这次辩经还是由戒日王所组织,如果不战,不仅仅那烂陀寺会名誉扫地,就连大乘佛教也会在印度抬不起头来。戒贤法师年纪是寺主,当然不可能亲自上阵,再加上他年纪大了,精力体力都不足以支持一场大规模的辩经。

这样一来,原先的四个人选就只剩下玄奘一人,那么校委会为什么没有直接派他前去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没凑足戒日王要求的四人;二,玄奘不是印度人。

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让玄奘选择了挺身而出。

玄奘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份和在那烂陀寺的资历,而是必须这么做,表现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铮铮铁骨与不屈气节。当然,玄奘这么做也有他的理由:

一、玄奘对自己的佛学修为很有信心,对对方的小乘理论也很熟悉,觉得对方根本不存在获胜的可能性,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把握击败他们;

二、玄奘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也给自己和那烂陀寺找好了退路--由于他不是印度人,因此即便辩经失败,那也是一个东土僧人输了,不会有损那烂陀寺的声望。也就是说,由玄奘代表那烂陀寺出战,赢了是那烂陀寺的光荣,输了是他一个人的责任。

玄奘的勇气和顾虑周全让那烂陀寺校委会十分感动,就在他们全力准备应战之时,戒日王又派来一名使者,让那烂陀寺的四位高僧留寺待命,这场涉及全印度大乘与小乘佛教正统地位的辩经就此搁浅,但是麻烦并没有停止,一名顺世外道向那烂陀寺公然发起了挑战。

顺世外道是古印度九十六种外道中非常有名的一派。所谓顺世,就是顺着世界行事,与佛教一样反对婆罗门教,同时也否认业报、轮回的存在,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崇尚肉体的解放与自然,有些类似于魏晋玄学的精神境界,在本质上与佛教背道而驰。这个顺世外道不但人来了,还把自己的观点写了成四十条论据,而且还开出了一个令人侧目的赌注:

若有难破一条者,我则斩首相谢。

意思是说:如果有谁能驳倒我这四十条论据中的一条,我就砍下自己的头来致谢。然后把论据和条件贴在那烂陀寺的正门上,公然向整个那烂陀寺宣战。可见这个外道一上来就想用高昂的赌注来营造气势,震慑那烂陀寺,他也的确达到了目的,接连几天,那烂陀寺竟无一人出来应对。这正是这个顺世外道要的效果--一上来就亮出王牌,让对方左右顾虑无从出招。就在这时,我们的玄奘法师再一次站了出来,而且是用一种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方式来应对:

谴房内净人出取其义毁破,以足蹉蹑。

玄奘先是派伺候自己的那个净人出去把顺世外道贴在那烂陀寺正门上的四十条论据一把撕掉,然后才现身,用脚将撕下来的那些碎纸片狠狠践踏一番。玄奘这招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又准又狠,不但在手段上不输给那个外道,而且在气势上也为那烂陀寺挣回了面子。被激怒了的外道当场就质问玄奘是什么人。玄奘大义凛然的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摩诃耶那提婆奴!

这就是玄奘的印度名字,意思是大乘天的奴仆,即包括戒贤法师在内的所有天神菩萨的仆人。一听见这个名字,外道就知道遇到了劲敌,可见他早就听说过玄奘的大名,也很清楚玄奘的实力,嚣张的气焰一下子就被打掉了半截,竟想抽身而退,不跟玄奘辩论了。

更新于:1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