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佛说常睡懒觉的过患

2024-08-18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
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
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肤暗浊;十二者非人不敬;
十三者为行愚钝;十四者烦恼缠缚;十五者随眠覆心;十六者不乐善法;
十七者白法减损;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进;二十者为人轻贱。
弥勒,是为菩萨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身重无仪捡 懈怠少堪任  颜色无光泽 是乐睡眠过
彼人常病恼 风黄多积集  四大互违反 是乐睡眠过
饮食不消化 身体无光润  声嘶不清彻 是乐睡眠过
其身生疮疱 昼夜常昏睡  诸虫生机关 是乐睡眠过
退失于精进 乏少诸财宝  多梦无觉悟 是乐睡眠过
痴网常增长 乐著于诸见  炽盛难疗治 是乐睡眠过
损减诸智慧 增长于愚痴 志意常下劣 是乐睡眠过
彼住阿兰若 常怀懈怠心  非人得其便 是乐睡眠过
蒙愦失正念 讽诵不通利  说法多废忘 是乐睡眠过
由痴起迷惑 住于烦恼中  其心不安乐 是乐睡眠过
功德皆损减 常生忧悔心  增长诸烦恼 是乐睡眠过
远离诸善友 亦不求正法  常行非法中 是乐睡眠过
不欣求法乐 损减诸功德  远离于白法 是乐睡眠过
彼人心怯弱 恒少于欢喜  支分多羸瘦 是乐睡眠过
自知身懈怠 嫉妒精进者  乐说其过恶 是乐睡眠过
智者了其过 常离于睡眠  愚人增见网 无利损功德
智者常精进 勤修清净道  离苦得安乐 诸佛所称叹
世间诸伎艺 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进力 智者应修习
若人趣菩提 了知睡眠过  安住精进力 觉悟生惭愧
是故诸智者 常生精进心  舍离于睡眠 守护菩提种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于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
(注:这段经文出自《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二,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二。)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转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烦恼;世间诸法尽皆无常,若能净心,即得智能,彻见实相,便可远离苦恼,得大安乐。

当时,有一比丘心智昏钝不明,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放纵习性,恣意睡眠;贪爱色身快意舒适,从不修习无常观等观行法门。佛陀观察这位比丘总是懈怠懒惰地度过每一天,不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七日的时间,担心他因放逸而堕落三涂,于是前往比丘静室予以度化。

然而在房内的比丘不知佛陀的到来,依旧酣睡不醒,世尊见其心念汩没,觉性迷昧不显,便弹指作声令其觉晓,同时呵斥道:「快起床,怎么还在睡觉呢?你这样的行径就像牛马身上的寄生虫,以及螺、蚌、蠹虫一样,不知此身乃众苦根源,隐蔽于不净之中,只因贪爱身体的舒适而懈怠堕落。如同有人受重伤,遭遇如此危急厄难,却安逸睡眠而不寻求解脱之道。修行之人不能懒惰好眠,常当自警,心心念佛念法念僧,学习诸佛菩萨的行迹,便能远离忧患苦恼。此外,还要常观无常苦空,破除邪见、令生正见,便是世间明眼之人。若能如此,千倍福报功德由此而生,永远不会堕入三涂恶道。」

比丘闻佛音声,如雷贯耳,惊坐而起,见佛亲自教诲于前,立刻起身顶礼佛足。世尊接着问比丘:「你能忆知过去生的因缘吗?」比丘惶恐地说:「弟子心智为五蕴烦恼所覆盖,不能明了多生累劫宿命之事。」世尊悲悯地说:「你在过去维卫佛时曾出家修行,不仅不诵经持戒,更贪求名闻利养,饱食终日懒散不勤,从不存念佛法义理,所以命终之后便堕落为寄生虫。五万年后果报受尽,又投生为螺、蚌之类和树中蠹虫各五万年,这四种虫心智昏暗,长生暗冥无有智能,贪身爱命喜好隐蔽之处,以冥为家不乐光明;若待其一觉醒来,已过了很长的时间!如此久远缠绕在罪业之网,不求出离。今日,你终于罪毕福生,能生而为人,更得以出家修行;为何还要重蹈覆辙,贪着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比丘听了过去生懈怠受苦的因缘,全身毛骨悚然,心生忏悔;自此一心念道,以精进勇猛之力漏尽烦恼,证得罗汉,不再受生死之苦。

龙树菩萨的睡眠诀窍

索达吉堪布开示:

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上夜及下夜,
睡时亦非徒无果,于中夜具正念眠。

龙树菩萨对乐行国王说:贤善明智的君主啊,你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刻在修行佛法中度过。现在很多人生活没有规律,凭分别念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真的跟动物没什么差别。有些人虽然信佛教,但一天的生活中根本没有佛法的成分。当然,山上的修行人受环境影响,天天还是能跟佛教结上缘,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个别道友恐怕也会每天看电视、吃吃喝喝,除此以外,不会产生一丝念经、参禅、行持善法的念头。

现在很多人见解特别恶劣,贪心、嗔心、邪见极其丰富,而佛法的无我见、空性见、大悲见以及出离心菩提心特别微弱。其实就算你是出家人,穿一件袈裟也并不代表佛法,佛法不在于外面的形象,而要看你内心有没有佛教的正见。寺院金碧辉煌,有好几个和尚,不一定就是佛法兴盛,也许这些和尚根本没有大悲心、菩提心或者修证。包括有些居士,整天忙于名闻利养,尽管有皈依证,受过三皈五戒,可是对每天的生活从早到晚一观察:早上起来时像牦牛从圈里爬起来一样,晚上睡觉时如同老猪倒下就睡,平时除了吃吃喝喝,从来不念咒语、不参禅、不修行,说出来的话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世间废话满口都是,这种生活真的没有意义。

因而,龙猛菩萨对国王提了一些生活方面的要求:你在白天应当神清气爽,最好不要睡觉。晚上也应该分成三时,上夜行持善法而度过;中夜可以入眠;下夜要早一点起来修行。在入睡的过程中,不要一直酣睡,虽若不具备高深境界,入光明梦境比较困难,但一般来讲,临睡的时候应作狮子卧,观想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或按密宗上师瑜伽的修法,忆念把自己的头躺在上师怀里:“上师您好好给我加持,我睡觉了啊!”(嘿嘿,上师一直不睡,你却睡得很香。)这样做有很大的功德。睡觉本来是无记法,没有什么善根功德,但若在临睡时这样行持,观想要做善梦、明早很早起来,并在睡前念诵一些咒语和祈祷文,便能将无记的睡眠转为善法。

很多人造恶业时随心所欲,吃肉喝酒肆无忌惮,行持善法时却很害怕——“上午可不可以念咒语?下午可不可以念佛号?”有很多不必要的顾虑,这是不懂佛法的愚痴所致。其实,行持善法怎么样都可以,只要能与佛菩萨结上善缘,什么行为都没问题。如果依照上述的窍诀,以正知正念作光明想、早起想而入眠,善根会日日夜夜增上,睡觉也不会浪费时间。

这一点,很多佛教徒不是不懂,而是不做。我曾要求大家睡前磕三个头,很多人两三个月内还可以,但至今仍坚持的极为罕见。有时候看见一些末法时代的人,真的心生厌离,我不可能天天在你耳边唠叨,就算给小学生讲一两次威仪,他们比较听话的也会永远记得。我以前讲《入行论》时,一直很拼命地讲:希望你们早上起床时念二十一遍百字明,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忘了磕三个头。但现在多少人没有断?其实,磕三个头的时间很短,可有些人修行太差了,太值得惭愧了!当然,城市里的人琐事特别多,成天跟这个烦恼、跟那个生气,睡时没有处于嗔恨心的状态中,算是很有福报的了,对他们也不敢要求什么。但住在山里的修行人,每天连磕三个头都做不到,还好高骛远地希求即生成就,这怎么可能呢?有些人没有惭愧心,口气特别大,而行为实在令人厌烦,最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对自己的希望还特别高,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言归正传,行持善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耽著睡眠,它是修行的一大障碍。现在世间人特别强调睡午觉,汉地的很多学校一到中午就让孩子必须睡下去,所以他们慢慢就习惯了,长大后每天中午都要睡一会儿,不然就迷迷糊糊的,下午工作没有精神。他们认为睡午觉对身体好,可以消除疲劳、减轻压力,晚上也有力气熬夜,到舞厅去通宵达旦。但对修行人而言,白天最好不要睡,麦彭仁波切和有关经论中都说,白天睡觉对身体有损害,会使记忆力衰退。除了白天不要睡以外,早上也要早一点起来,因为早上做事的效率非常非常高。

很多修行人最大的障碍,就是睡眠难改。佛陀在《大宝积经》中讲了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例如,懈怠懒惰:你若喜欢睡觉,闻思修行什么都不行,每天早上也想睡,中午也睡,晚上就更不用说了;身体沉重:喜欢睡觉的人身体很笨重,不爱睡觉者身体轻快;颜色憔悴:很多人都认为睡觉能美容,自己会越来越漂亮,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睡得特别多,你会变得越来越丑;增诸疾病;食不消化;体生疮疱;增长愚痴;智慧羸劣;非人不敬;皮肤暗浊:很多人说睡觉是漂亮的根本因,美人都是睡出来的,倘若睡觉这么养人,那老猪肯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好看的了,因为它每天的工作就是睡觉,此外根本没有其他事情;憎嫌精进;烦恼缠缚……讲了很多很多过失。如是详细观察,可知欲界众生贪执睡眠的过患很大。彼经又云:“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舍离于睡眠,守护菩提种。”有智慧的人应当恒时精进,尽量远离睡眠,虽不能像金厄瓦那样一点都不睡,但也要守护菩提的种子——毕竟菩提的种子不可能从睡觉中开花结果。

我经常这样想,凡夫人不睡是不行的,但我以前年轻时特别精进,每天睡三个小时就足够了。不过现在有点力不从心,很多医生都劝说睡觉对身体如何有帮助,不睡觉如何不好等,但即使睡得再多,也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否则我觉得太可怕了。你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睡八个小时,再不要睡下去了,否则肯定对修行有障碍。

我们应该效仿有智慧的人,看他们早上怎么样精进,晚上怎么样精进,中夜虽然睡一点,但不会过得毫无意义,始终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可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呢?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还可以,从小对治睡眠方面稍微有一点串习,但有时候也特别惭愧,觉得连没有发菩提心的人都不如,天天睡觉的话,怎么利益众生!怎么行持佛法!因此,希望大家听了这个法之后,光是文字上懂得还不够,行为上一定要长期行持。

摘自索达吉堪布《亲友书》讲记

佛说离睡经述目键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经行,不堪睡魔引诱,昏昏欲睡时,佛陀即以三昧力得知,便现其前,为其阐明十种远离睡眠的方法:第一、莫行想,莫分别想,莫多分别想:
如果你听经时一直昏沈也不要一直想「我好困、好想睡觉」。也不要一直分别妄想,应用心提起精神来。如果仍然提不起精神,就用第二个方法。第二、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广当诵习:

应反覆读诵你所听闻过,诵习过的经典。如果仍然想睡,再用第三个办法。第三、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当广为他说:

应为人讲说你所听闻过以及读诵了解的经典。如果仍然振作不起来,再用第四办法。第四、如所诵法,如所闻法,意当念、当行:

应如理思惟所诵习、听闻过之经典法义,并起而力行。如果仍然想睡,再用第五个办法。第五、当以冷水洗眼及洗支节:

站起来,用冷水洗洗眼睛或身体、手脚。如果还是想睡,再用第六个办法。第六、当以两手相挑两耳:

用两只手去搓拉两个耳朵。耳朵是我们身体神经最细,疼痛最敏感的地方,因此用力搓拉,应当能达到离睡的效果。如果仍然昏昏欲睡,再用第七个办法。第七、当起出讲堂,四方视及观星宿:

如果仍然想睡,那只有走出讲堂,看看外面四方的景物,或仰望天空观看星宿,以去除睡魔。假如仍然想睡,再用第八个办法。第八、当在空处仿佯行,当护诸根,意念诸施,後当具想:

走到空旷处经行、跑香,收摄六根,意念信徒之布施供养,我等修道,怎可不精进,反倒是昏沈睡眠呢?如果这样依然想睡的话,再用第九个办法。第九、举尼师坛敷著床上,结跏趺坐:

如果还是想睡,那乾脆就把坐具铺好,坐在床上打坐。如果仍然不支配,那只好用最後一个办法。第十、当还入讲堂,四叠敷□多罗僧著床上,举僧伽梨著头前,右脅著床上,足足相累,当作明想,当无乱意,常作起想,思惟住:

最後只有把七衣、九衣折好放在床头,右脅、两足相累以吉祥卧的姿势躺下睡眠了。但是躺下後,仍须作光明想,心不散乱。而且常作起床之想,不可乐於睡眠。附原经文:

佛说离睡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只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大目干连在摩竭善知识村。彼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世尊知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彼时世尊知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睡已。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犹若力士屈申臂顷。世尊亦如是。在婆只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忽然不现。至摩竭善知识村在尊者大目干连前。彼时世尊从三昧起告尊者大目干连曰。汝目干连汝目干连汝欲睡。唯然世尊。为何以念而欲睡耶。
莫行想。莫分别想。莫多分别。如是睡当离。
汝若睡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广当诵习。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当广为他说。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诵法如所闻法。意当念当行。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以冷水洗眼及洗身支节。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以两手相挑两耳。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起出讲堂。四方视及观星宿。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在空处仿佯行。当护诸根。意念诸施后当具想。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还离仿佯。举尼师坛敷着床上结跏趺坐。如是睡当离。
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还入讲堂。四叠敷郁多罗僧着床上。举僧伽梨着头前。右胁着床上。足足相累。当作明想当无乱意。常作起想思惟住。汝目干连。莫乐床莫乐右胁眠莫乐睡。

何以故。目乾連。我不說近一切法。我亦不說不近一切法。云何目乾連。我說不近一切法。汝目乾連。我說不親近白衣。目乾連。若親近白衣住者。但有論俱不與誦俱。因彼論便有諛諂憍慢。因有憍慢便有嫉妬。因嫉妬不知息。汝目乾連。若有不息已。三昧便遠離。是為目乾連我說此不親近法。云何目乾連。我說親近法。目乾連。當至靜處草蓐為床。默然不言。遠離諸惡離人眾。常當坐思惟。是為目乾連我說親近法。目乾連。若入村乞食。當莫求利報。當莫求恭敬。汝目乾連息利報恭敬意已。當入村乞食。汝目乾連。入村乞食。當莫以想入他家。何以故。目乾連。居士家多有俗緣。若比丘入居士家不共言。彼比丘便作是念。誰有向此居士護說。我而令居士不共我言。便有恚心。有恚已便有貢高。因有貢高便有不息。目乾連。有不息意。已便遠離三昧。汝目乾連。若說法時當莫見勝負。當作不勝意。若作勝意便有多論。因多論便有貢高。因貢高便有嫉妬。因嫉妬便有不息。目乾連。不息已。我說遠離三昧。汝目乾連。若說法時當作有益。當決定說。當莫非他說。當如師子吼論。如是目乾連。當如是學。於是尊者大目乾連從坐起一面著衣。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云何比丘。至竟盡至竟無垢至竟行梵行。此目乾連。若比丘所有病痛。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當觀彼痛是無常住。當觀是敗壞。當觀是無染。當觀是盡。當觀是正。當觀是止住處。當如是觀彼痛。當觀彼痛無常住。當觀是敗壞。當觀是無染。當觀是盡。當觀是止。當觀是止住。便不著此世間。不著已便不恐怖。不恐怖已捨有餘般涅槃。生便盡梵行已成所作已辦。名色已有知如真。是為目乾連比丘至竟盡至竟無垢至竟梵行至竟行梵行。佛如是說。尊者目乾連聞世尊所說。歡喜而樂

佛说离睡经解释我闻如是:  一時佛游婆耆瘦。在婆祇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  那时尊者大目乾連游摩竭国,在善知识村,当时尊者大目乾連独自在安静的地方经行后睡着了。世尊遥知大目乾连在那里睡觉,于是佛即入如其像定。运用三昧的功夫在力士曲臂的功夫在野鹿苑忽然消失,到达大目乾连睡觉的地方。  于是,世尊在定中出,告诉他:大目乾连,你着于睡眠了,大目乾连,你着于睡眠了。 尊者大目乾连回答:“是啊,世尊”  佛又说道:“如果你着于睡眠,不要去想睡,不要多分别想,这样你就能离开睡意了。你如果这样还不能摆脱睡意,目乾连啊,你应该把你学习过的经典,多多诵习,这样就能离开睡意,如果这样还不行,就应该把你学过的经典法门将给别人听。这样就能离开睡意。如果这样还想睡,就应该把你学过的经典,法门,如实修行。这样就能离开睡意,如果还不能摆脱,你应该用冷水清洗双眼和全身的关节,这样就能离开睡意,如果还不能摆脱,你应该用两手摩擦自己的耳朵,这样就能离开睡意,如果这样还不能摆脱,你应该离开讲堂,四目观看满天的星宿,这样就能摆脱睡意,如果还不能摆脱,你应该在空旷的地方经行,并且都摄六根,繁琐的事物可以留到以后再想。这样就能摆脱睡意,如果这样还不行,你应该停止经行,把尼師壇(坐具)放到床上,结跏趺坐,这样就能离开睡意。如果这样还不行,就应该回到讲堂,把欝多罗僧(衣服)叠好放在床上,把僧伽梨(大衣)枕在头上,右肋卧在床上,双足相叠,应该保持清静的思想,不要胡思乱想,应该把思维安住下来。-----------------以上讲离睡眠---------------  你啊,目乾连,不要以睡觉为享受,不要贪财名利,不要看重名誉。  为什么呢?目乾连,我没有说过要接近一切法会,我也没有说不要接近一切法会。为什么我说不接近一切法会呢?目乾连,如果法会上道俗同论,我说这样的法会不要靠近,目乾连,如果道俗同会,就会谈论很多问题,问题一多,就容易产生争论,就容易引起阿谀,谄媚,骄慢。因骄慢就容易引发嫉妒,因嫉妒就无法让身心安宁。你啊,目乾连,如果这样不能安宁,三昧就与你远离了。所以我才说这样的法会不要接近。  那么我说什么样的法会应该亲近呢?目乾连,那些没有事情的非常安宁法会,我说这样的法会应该接近,在山林树下安然静坐,四周的摩崖群峰静寂无声,离开诸恶,离开人众,随顺安坐。大目乾连,我说这样的法会应该接近。  大目乾连,如果你到村子里乞食,不应该求好的报答,也不要希望对方恭敬自己,你应该把要求得到报答得到恭敬的希望消除,然后入村乞食。进入村子后,你不要认为自己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居士家里有很多俗缘,如果比丘到了居士家里,居士不太恭敬,那个比丘就会想:是谁跟这个居士说我坏话而另这人不跟我说话呢?因此而产生忧愁的心。有了忧愁就回自己内心焦虑,因此身心不宁。目乾连,如果心不安宁,三昧就远离你了。  你啊,目乾连,说法的时候不要存在胜负的想法,如果想胜就用容易跟别人争论,就容易贡高,因为贡高就嫉妒,因为嫉妒心就不安宁,目乾连,心如果不安宁,三昧就远离你了。  你啊,目乾连,说法的时候不要强求,要像老师一样教导对方,大目乾连,你说法时要温和的说法,不要勉强别人,不要否定别人的说法,要像老师一样。目乾连,你应该这样学习。  于是,尊者大目乾连,坐起,偏袒着衣,叉手问询世尊,对世尊说:“世尊,比丘如何才能达到究竟尽,究竟无垢,究竟梵行?  佛说:“大目乾连,如果比丘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应该观照这种感觉是无常的,应该观照它的兴衰,应该观照它的尽,应该观照它的断,应当观照它的无欲,应当观照它的灭,应该观照它的舍,这样观照这种感觉是无常的,观照它的兴衰,观照它的尽,观照它的断,观照它的无欲,观照它的灭,观照它的舍之后,这样就不着此世间,不着就不会恐怖,不恐怖就能舍掉有余的涅磐。如是完成究竟梵行,成就修行,辨别名色之后就可以不再受有,了知真如。这就是成就究竟尽,究竟无垢到达究竟梵行的方法。  佛如是说,尊者目乾连听到世尊如是说,欢喜而乐。

清朝皇帝早上几点起床?

第一种说法:早上四点。

戏文中常说:朝臣代漏五更寒。

意思是说,大臣们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朝,等着朝见皇帝。五更天时天应该还没亮,相当于现在几点钟呢?古代的王公大臣四更天就得从被窝里爬出来,五更天以前就的乖乖地站在朝堂下等候皇帝临朝,可见,那时候的王公大臣的日子也不咋地。皇帝为什么要把上班时间定得那么早呢?他自己不是也睡不成懒觉了吗?

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清朝的早朝时间是这样的,因为清朝的历任皇帝大都比较勤奋,都要五更上朝,五点开会,四点就要起床。

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

第二种说法:早上五点。

5:00起床。第一件事是着衣。皇帝穿衣戴帽是不能由着自己喜好来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不同的日子,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辰,皮、棉、夹、单、纱的各种质地以及式样、颜色规格、文饰都有严格的规定。梳洗已毕,首先要做的事是“读《实录》一卷”,也就是说要学习祖先的光辉事迹,背诵祖先的教导。

7:00-9:30早餐。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每月集成一册。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皇帝就坐后,传膳太监一声呼喊,饭菜鱼贯而入。试膳太监先查看每道饭菜中的试毒牌变色不变色,再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每种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9:30-11:00御门听政。皇帝端坐于乾清门,文武百官在广场排班。奏事开始,大臣从东阶上门,列跪,尚书居前,侍郎位其后,陪奏的官属又在其后。尚书手捧折匣折旋而进,至本案前垫上北面跪,将疏折匣恭放于本案上,然后起立,趋至东楹,入班首跪,口奏某事几件。每奏一事,皇帝即降旨,宣布处理意见,大学士、学士承旨。事毕,大学士、学士起立,从东阶下,记注官从西阶下,皇帝起驾还宫。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就是讲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过去农村都是大院子,把院子扫扫,内外整洁。到了晚上既昏便息,天一黑赶快把门窗都关上,自己亲自去检点。“检点”这字从这儿来的。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俗话说:“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小学课本讲鲁迅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迟到的话,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增广贤文》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更要求我们早!也就是勤。

朱文公四计

《朱子家训》说: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这是过去农村人讲究的。据祖父说我们这个家族很大,几十口人一起吃饭,得敲锣,然后都来领饭。所以一大家子,早晨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听锣领饭。

晚起床是败家的凶兆

晏起,为败家之凶德。

李鸿章的《家书》说:“清晨之气最佳,终夜紧闭卧室之内,浊气充塞,一吸清气,精神为之一爽,百病皆除。”从家政讲,《曾国藩家书》说:“晏起,为败家之凶德”,“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罗马哲学家塞尼卡说:“我们的人生并不短,短暂的人生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就是不珍惜时间,生命就会人为变短,很可惜的!金宇中说:“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这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差别在于如何使用时间。”“年轻人因为青春年少容易忘记时间的贵重。”“不能悠然自得地为追求外表而虚度时光。”

曾国藩几点起床

古人几点起床?早晨四点。曾国藩是清朝的大官,三十二岁时的地位已经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干部。清朝的大官早晨天不亮就起,这都是跟长辈学来的,起床后穿戴整齐坐着待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天才蒙蒙亮。清朝的皇上,也是早晨四点起,都很勤劳。

早起是很好的个人习惯,也是勤劳的象征,而晚起则有慵懒的意思。可是如果把晚起与败家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危言耸听。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

“一代疏懒,二代淫佚”:

李鸿章每天早晨六点钟起

《曾国藩家书》说:“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厚黑学派鼻祖李宗吾在书里谈到他的家庭,也说过,当时家境不错,请得起许多长工,但父亲每日早起,即便冬天,也是起后一袋烟的功夫以后,天才亮,才招呼长工起床。

李鸿章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写小楷一百字。

《曾国藩家书》说:诸子弟不好好收拾洁净,就是败家之相。早晨不起床,不叠被、不扫地,这是败家之象,是败家子。还有两句话:“一代疏懒,二代淫佚”。第一代是疏懒,第二代骄奢淫逸,第三代就抽大烟了。朱子治家格言,要求年轻人应该早起,晚上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不管家多大,总得有这一套。

早晨孩子不起床,这家可能就要完了,这是古代人的一个说法。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