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能弘法师:正道光辉 修行二

2024-06-30

修行二

真心清净修 毕竟成佛道

若真修行人,首在看破;若看不破,修行无益,唯结善缘罢了。所谓看破,即观诸法如梦,一切皆幻,缘起性空,了不可得;即观四大非我,五蕴皆空,物质与精神(感受、想、行、识)皆缘聚缘散不实变化,由此之物质的、精神的、感情之贪恋毕竟虚幻无常,如垃圾无意义,乃至精神的某种寄托、情感的贪恋皆是束缚,而令生命不得自由,如幻如梦无常变化,脆弱不可一击,皆缺陷不可追逐!再观此色身变化无常,刹那生灭,行住坐卧,从内至外,从外至内,身心与外境一样空幻无所得。不论山河大地、草木有情无情悉皆生灭无常不可恒存,如此乃至身心念念无常无住,了不可得,究竟无常。完全放下,不再贪恋,当下清净,。此清净心毕竟空寂,当下空明寂静,了了分明不迷惑。此分明空寂,即是看破假相,放下执著分别的平等觉悟之心矣!以此觉悟平等之心时时观照,不论白天黑夜莫令间断,不要再起贪恋,不论碰到任何人、事、物,乃至种种现象、名词、概念等皆知尽是无常变化不实之假相,毕竟了不可得,如此看破放下的智慧之心如明镜般观照分明,二十四小时从无间断,再不迷惑。以此觉心、净心观照呼吸,了其无常,安住不迷于诸境,看破放下于时时。若心欲逃逸,妄念再起时,则又返回,依然觉照,就如牧牛,总不让其逃逸,总不让其吃人庄稼。一心办道,了了分明,如如不动,日日如此,时时如此,功夫纯熟,妄念俱息,自入三昧矣!若然以此看破放下之心,以此觉悟不贪恋假相之心,了了分明念一佛名,则如念诸佛无量功德一般。佛佛道同,诸佛总是同样圆满,再无欠缺。以此净心、觉心、空心念佛,二十四小时无论昼夜,精进无退,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念念正念,再无颠倒,再无梦想,一心专注,一心觉醒,一心无贪恋,一心清净,此心念佛,佛即此心所念,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佛外无妄心,心外无别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如此觉悟,昼夜不贪恋假相,远离欲望、名声、虚荣、面子、财利、饮食、味道、睡眠之执著,也莫昏沉,安住清净、觉醒、空明、无我、无人之当下,分分明明,了了无碍,再无贪恋,完全放下,绝对看破,念念正念,再无颠倒,若有妄念起时,知妄念也是缘起,毕竟了不可得,回归正念,不令逃逸,觉照分明,无住无著,不须压抑,妄念自灭。无论动静总是一如,念念正念,心心佛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功夫纯熟。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自然无二,当下空寂,证入三昧,悟无生忍,毕竟成就!

不论遇何境,不论遇何人,不论遇何事,不论遇何物,总不贪它、恋它;总不烦它、恨它;总不仇它,怨它。总是如此观照它,总是看破、放下,清净自在、空明觉悟面对它,再无错乱,再无烦恼。若起无明,当知无明本空,了不可得,能无明者空,所无明者幻,更不着它,正念生起,当下分明。有缘皆欢喜,无缘无忧恼,如此总自知,更不用夸谈,心知肚明,不被境转,密行功德,谈笑风生,任运自如,无恼无怨,自知诸智慧,不被他迷惑,把握此真心,再不落轮回,自己心既明,秘密真用功,更不用显示,更不用夸言。平常心是道,老老实实做人,功夫做到家,水到自渠成!

修证次第

前提:持净戒,正见正念具足,真为生死,不求名闻利养、色、欲的享受,唯道是从,不为神奇怪异,发长远心、出离心,发大愿菩提心、精进不息心,默默修持,远离愦闹。修证次第如下:

首先,须明无常苦空、缘起无我之甚深义理。起欢喜心,时刻观照,以真理之洞察为指导,提起正见正念。观照呼吸,顺其自然,五调分明。

破执:

一、天下是是非非、扰攘不安,凡情俗见不断,皆执“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犹疑不决,不以真理为念。洞察如此,知此等不正见皆谬执不可得,皆无常,放下……于明白间放下“我”的执著思想观念,放下世俗间的凡情俗见的牵扯,更无执著。此是第一步,不明白者必须彻底弄明白,直至彻底放下为止,不得马虎,不得自我欺骗,否则地基不稳,一切免谈。不以真理为彻底依止,不以清净解脱、正觉无迷妄为究竟追求,只是自欺欺人,最终皆是不离染著的。请善思念之!(此为破不正见等谬执,破我相、人相,树正见成坚固根基。)

二、万法分别,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种种欲望追求,眼耳鼻舌身的感官满足皆是生死轮回、苦恼之大患,皆是染污不尽、假相颠倒之谬妄,。明白其皆无常幻化不可执,彻底放下,发大心,发真心、出离心,真实观照其苦恼困扰,少欲知足,必须真心实意以恬淡自在、素朴自然为本。(此乃破贪嗔习气的执著分别,破众生相。)

三、生死皆因缘,生而无撼,死而无悔。随缘随份断恶修善,净化身心,顺其自然,不贪生怕死,不贪死怕生。了知一切皆缘,随缘了缘无挂碍,知生死无实,无住生死,放下……(破寿者相,破生死无明。)

四、一放下,通通放下,身心内外均不可得。正念分明,无所住,空明如如。如是观照,行住坐卧了了分明,无住无著,更无所执。(无所住,净心正觉现前。)

五、照而常寂,寂而常照,观照寂静无二无别,直至究竟,毫不放松。正念分明,更无颠倒,凡心死绝,谬执俱尽,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法俱粉碎,一真本独耀,空性大平等,了然无挂碍,洞见本来面目!若无上述修证纯熟,妄想臆测,只是自欺欺人的笑话,终与了生脱死无关,苦恼轮回倒有份了。(明心见性)

六、古今生灭,因缘聚散,无我、无我所、无古无今、无生无灭、无我无人,本来如是,口议心思皆戏论,长养圣胎,看住真心。(本来如此,一念三千,寂静涅槃,了无戏论,大辩无言。)

七、随缘自在,自在随缘,如如不动,妙用无方。(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一众生可得灭度。)真修行者须依《金刚经》、《坛经》、《八大人觉经》、《大念处经》、《心经》为宗旨,培养般若智慧,远离谬误分别,破我法二执,依善知识引导,具足净戒、正见、正念精进不息,依八正道而修行,不执幻化假相,不求名利神异,平常心是道,如此方可说修行之事矣!真正修行、了生脱死必须先于正道的传承上分毫没有偏差,于文字义理、口头传承上必须切实把握,杜绝自以为是和模糊、含混、暧昧不清的态度,更决不能掺杂入种种邪思、邪见和外道法。不明白者切须谦虚努力地听闻正法直到正见稳固地建立。纯净无染的正法传承必须非常清楚,因为唯有纯净无染无杂的正法才能了生脱死,邪思邪见、外道法只能是困扰和影响了生脱死的束缚。所以必须坚决地依止善知识,直到完全无差地掌握正法的传承,得到认可无差方可;,决不能自大、自负、自以为是地盲修瞎炼,以免误已误人,浪费自己的法身慧命,结果欲升反堕,岂非愚蠢可怜么?这完全关系到生死大事,决不能轻率等闲视之。一定要好好省思清楚,莫要空浪费生命,追悔莫及。一定要通过正法完全无差地传承之后,正见已经坚固建立,那么进一步地提起正念努力观照,以断无明贪爱。要明晰地、清楚地看破缘起性空、无常、苦、无我的身心世界本质,真正确实地体会到真理的殊胜不可思议,以及固有的偏见、偏执乃至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的祸患。由此坚定了修行解脱,转化生死轮回的信心、决心和毅力,毫无偏差地观察清楚真理所揭示的深刻性。如此进一步发起出离心、菩提心,努力精进地观照,改变固有的偏见、偏执,乃至一切不符合真理的思想、行为、语言,完全地与真理相应,彻底以无所住面对生活、工作、身心世界。安详自在地生活工作,于生活工作中点滴观照分明,远离谬误。不违背真理地完全地以正念来生活工作,不做任何不符合真理的伤人害已之事,戒律清净、正念分明。如此精勤不退转地修行,自然身心安乐,良心坦然、清净,生命光明无忧惧,顺逆无畏,自在祥和了。但必须进一步体悟真理,修行越来越精细、精深,不要执著在一时精神自在上,刚开始必须刻意观照,功夫纯熟才能达到自然而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此必须正念具足,辨识观察力深刻无动摇才能进一步做到,直到完全照见五蕴皆空,证大解脱,此绝非文字上的叙述、记忆、想象所能猜测,必须真修实证方能彻底断生死、无明、贪爱的命根。证我法皆空的实相,彻悟宇宙人生最究竟无上的真实,非一日之功夫矣!修行者切须努力无怠惰,破除种种障蔽,完全地转分别心为妙观察智、执著心为平等性智、如来藏识为大圆镜智、眼耳鼻舌身的了别为成所作智的妙用,如此才算功德圆满。

具体修行的次第应该请教大善知识的指导。

如何条理系统的修学佛法

人生本自圆满,佛性本自具足,当下涅槃与佛无别,但因烦恼蒙蔽,于假相不能体真实而成就。那么如何去妄存真打破幻梦、当下圆满、复归本性的清净大解脱?这则成人生至关重要的伟大之事了!因烦恼痛苦轮回不休本皆莫须有的事实,本来的事实却是德行具足万相庄严的。如何彻底地体认这些本质的问题,改造惯性的谬执(执假为真),提升当下的作为,复归本来的大圆满人格(佛)?乃是迫切之迫切。

一、认识真相:(仔细观察洞悉才能认识深刻,没有认识就愚痴迷昧不知真相。)二根本、三法印、一实相、中道、缘起、百法、三自性、因果业力、轮回、苦集灭道等四圣谛、十二因缘、二谛。

二、(下手处)改造谬执:三十七道品、二入四行、一相三昧、二谛圆融、一行三昧、念佛三昧、一心三观、圆通法门、顿契佛心、忏悔、闻思修、戒定慧。

三、提升德行:于因果上谨慎行事、孝养礼敬父母师长。三皈、五戒、八戒、菩萨戒(三聚净戒)、具足威仪、读诵、听闻经法。慈悲喜舍,四摄、六度万行。

四、复归佛性:佛性、佛境、实相、无碍解脱、涅槃寂静。常乐我净、任运自在、挑柴运水、事事无碍、游戏三昧、挥洒自如。

人之苦恼轮回与解脱成佛的关键在于心性的认识上,故此明心见性也就是关键之关键。

如何念佛、静坐证三昧?

念佛、静坐者须了知诸法如幻,莫被境转。凡有境相当明空性无相之理,无有执著爱恶之妄念,当下安住无分别清净之觉性,念念佛念,分明如斯。乃至行住坐卧四威仪皆明了洞达,如此方契弥陀之本心、诸佛之妙理,功夫纯熟,自证三昧。切忌执著境相,分别爱恶,颠倒忘却本心,狂妄不知究竟,如此则南辕北辙,永无宁日矣!

观自在

生灭非真实相,故说无生灭,无生灭非有一个实在的无生灭,无生灭乃是指生灭的事相不真实,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独立非因缘的东西在生灭,故说无有生灭,也即不生不灭,非外道的永恒存在一个实在的不变东西,若非说要不变的话,那么生灭的当下即无生灭的现象即是不变的真理。悟此者当下看破放下,即身心无束缚、大自在而无苦恼矣!当下业习不断,则得经常如此观照、观察、明了,不论身心概念乃至宇宙万事万物种种现象总是刹那生灭变异,总是因缘作用,执著当下实在的、不变的、独一的妄想本是谬误可笑、可怜的。当下觉醒、当下如如、当下清净,此三为一,当下涅槃,当下放下。妄执一起,当下看破,当下放下,当下清凉。如此练习,如此薰修,久之久之,功夫纯熟,自然而然,毕竟无碍而大自在,大解脱矣!当下看破即是智慧,当下放下即清凉,智慧清凉,无忧恼的觉醒;无迷惑不安之心地,即摆脱业力习惯之束缚,不于身心世界起执著分别烦恼痛苦,当下即脱轮回之业力牵引,远离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之束缚,当下如此肯定,当下如此坚决看破放下,则大善根者矣!如此觉醒无迷,不被境所忧恼之心即是佛心,也即本性之无苦状态,如此观照,渐转造口业之心为慈悲爱语,如此观照渐转不净之行为清净佛子行,因明无我、空性,即须无住假相,与法相应,方真无迷矣!若然身口意三业不懂于污染中回转合于正道(正念、正知、正见等),则不名看破放下。六祖曰:“迷者口说,悟者心行。”故此,真看破放下者即真悟本然真相、无我空相、不住色(物质)、声(声音)、香(香臭)、味(味道)、触(触受)、法(法尘、概念、名相)等而再起执著分别,不重造轮回痛苦之业力,而是生清净心、觉慧心、空明心,行清净行、慈悲行、智慧行;说清净语、慈悲语、智慧语矣!如此三业清净,毕竟成佛矣!如此洒脱自在,解脱无碍矣!如此则转业力轮回苦海,为清净不可思议佛国矣!若然三业未转,终是生死路上凡夫,纵然说得口沫横飞,只不过煮沙成饭,无有是处。未脱业力、未破业力、被业力所缚、不得自在而轮回苦恼,则也可怜!真心如然,无诸戏论,开口则错,动念即乖,老实修行,无甚便宜,本来如此,无须拟议!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学会舍弃。舍弃名,舍弃利;舍弃生,舍弃死;舍弃是,舍弃非;舍弃得,舍弃失;舍弃执著,舍弃分别;舍弃在意别人的称赞,舍弃在意别人的讥笑;舍弃在意别人的毁谤,舍弃在意别人的欣赏;舍弃各种美、丑、善、恶乃至身心世界、种种欲望贪恋。“舍弃”就是“放下”,放不下就是看不破,看不破无常苦空、缘起无我,则无正见、正念的生起,必须当下学会观照,学会放下、舍弃所有的“在意”,与真理相应,直到一丝不挂。若还有贪恋、挂碍,绝对不能获得大自由、大自在、大解脱,毫无保留,全部放下,通通放下,连放下也放下,那就出轮回、了生死了,大自在、大自由;若还有一丝一毫纠缠不清,那还得好好提起正见正念观照,直到执著全无,狂心死绝,方许你大活、涅槃。内自身心、外洎世界皆是无常、无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吽!

为了得到什么而修行,你将只会痛苦;唯有无得、无求,只有放下才是无苦的。烦恼犹如火焰,越想得到什么,就如火上添油,烦恼的火焰只能越烧越旺。只有釜底抽薪,火焰熄灭,自然清凉自在了。

为得到而高兴,为失去而哭泣,都是一种痛苦,因为你的心被这些得失束缚住了,好好思维吧!为好话而高兴,为坏话而不高兴也是一种痛苦,“在意”变成你心灵的绳索,捆住了你的自由,你将患得患失,不得安宁了。当你在等待、渴望、联想、意愿中的时候,你的心已无数次地煎熬、轮回了。愚痴啊,放下吧!这就是生死流转的十二因缘呀,观照到了吗?

专注的心能带来平静、安详、和平、安定、坦然、智慧,明白无常、缘起性空的真理,然后放下凡情俗见的执著、分别,专注当下的行为举止——吃饭时专注地吃饭,行走时专注地行走,禅坐时专注于呼吸(禅坐),躺下时专注于躺下,说话时专注于说话。让心保持明晰、觉醒而不迷惑于凡情俗见,以真理的心为主,明白当下在做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什么,顺其自然、轻松地面对一切。即使妄念生起,也不惊不慌,只要知道妄念乃是无常、缘起性空,不执著、不追随就可以了,放下妄念,继续保持专注的心面对一切,慢慢地心将不再急躁不安,妄念越来越少,偶尔生起,也能很快觉醒其无常、缘起,放下、继续专注,心将越来越柔和、清净、安宁、平和、安定、智慧、慈悲、澄明!继续修行,直到完全断除烦恼痛苦,断除乐、苦、麻木的执著,根绝三界轮回恶因,成就无妄解脱。

好好观照,保持觉醒无迷惑的专注,乃至于能够在起心动念,一切微细的行为上观照,正念分明……

修行一定得在善知识的指导下才行,即使是一位出家的比丘也必须在善知识的指导下学习。真正具足坚固无妄的正见正念,清净的戒律,乃至于修行的次序、方法、目的都丝毫无差,而且必须明白出现偏差的时候如何对治,。他完全清楚如何对治烦恼、痛苦,切断烦恼、痛苦,熄灭烦恼、痛苦,制止烦恼、痛苦的善法正念应该如何观照,而且能成功地观照,远离当下的不正见、不正念。他应该以断贪、嗔、痴、慢、疑、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目的,从心地上修行。他必须具足出离心、菩提心、缘起性空正见,不以追求神通怪异为目的,不以追求欲望、贪爱、名利为目的,断除得失、称讥、毁誉、苦乐的心必须非常坚定。他必须明白无常苦空、缘起无自性的法义真理,然后能够运用于时刻的修行中……总之,他必须具足正见正念的修习达五年以上,以真正的修行能够独立正住于世间,再无迷惑颠倒,能够具备正见、正念,自己修行,不出偏差,如此直到彻底证悟。这样他就可以教导众生了。不然是会误人子弟的,那是有过失的,。修行决不是读了几本书,听了一些开示就完成。理论与实践并不相等,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或说别人以为怎样,必须亲自真正以正见正念修行,直到以身作证,明白修行的真正过程,实践佛陀教法无有分毫差错方可以。

比丘尚且得如此,更遑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乃至一切在家人了。

修行者可以随时检查当下是否具足正念。比如有一个人、事、物是舒适、悦目的,你当下是否产生了舒适、悦目、贪爱、占有、忆想、联想、保持追逐的心?如果有,那么当下就失去正念了,苦恼已经孕育了,你忘失了无常、苦、无我(无有我和我所),忘记缘起性空的观照了。当一个人、事、物是丑陋、不舒适,你当下是否产生了丑陋、不舒适、讨厌、愤怒、嗔恨、排斥、忆想、联想、毁灭的心?如果有,那么当下就失去了正念了,苦恼已经发生了。你忘失了无常、苦、无我,忘记了缘起性空的观照了。其实只要以无所执著、放下的心去面对就可以了。珍惜缘份,但知一切随缘现起皆是幻化的,避免恶业生起,培养善业生起,断绝恶业于当下,保持善业继续不断。惜福培福,而知福也是无常,得失随缘,好好工作就可以了。当你当下认为拥有的某个人、事、物,具体如亲人、财产、家庭乃至自己的身体遭遇——病、坏了、死了、遗失、遭偷盗、损坏、破坏的时候,你的当下的心是怎样的呢?是难过、焦急、伤心、恐慌、沮丧、失望、绝望、悲惨、呼天抢地、怨恨、昏倒等等,还是随缘,依然自在、镇定、平常、不慌不乱呢?因为明白皆是无常缘份,根本不用伤心、悲哭,只要好好地面对、处理就可以了,知道缘起性空、无常无我、不急不躁、镇定从容地处理、面对就可以了。看得破、放得下才是正见正念具足。这样的事天天都有,小的鸡毛蒜皮,比如几句话、一个表情、态度、行为的得失;大的比如周遭的不测。假如具足正见正念,当下就可明白处处时时无不在显示无常、苦、无我、缘起的真相,没有什么值得计较、挂怀的。身心世界了无自性,一切无住,当下赤裸裸,毫无挂碍,本来自在!更有什么好说的?有什么值得烦恼痛苦的?当下放下本来解脱,有什么值得忧虑的?无所住修一切清净行,更无须患得患失,如此正念具足,修行自然上路了。

面对身、心、世界乃至所有的一切人、事、物,要经常专心致志,精细深刻地观察其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的真相。若能时刻不忘地保持明察秋毫的心,那么迷惑、颠倒、烦恼、痛苦就会越来越少,解脱的心就会越来越强,信心也会越来越坚定,无明、贪爱、嗔恨的习气就会越来越淡,德、行、智慧、慈悲、定力就会慢慢增上了。注意时刻观照哦!

要用深刻精微的佛法眼光来看待事物,不要用粗浅表象的感官眼睛来看待事物,这样你就可以逐渐地远离迷惑颠倒了。当下二十四小时都安住在这样般若实相的观照力中,内至身心,外至世界,都明了无迷惑颠倒,那么心地的清净本然就会现前了。其实一切本来就如此地呈现的,只是你当下无明迷失罢了!

不论好、坏、是、非、善、恶、舒服、痛苦、笑、哭、乐、悲、称赞、讥笑、得、失、毁谤、赞誉,还是荣、辱等等的发生,都要随时观照其无常、缘起空性,明了执著在意即起痛苦,即在假相上用心,即当下轮回生死,当下流转,十二因缘不断。起怖畏之心,提起正念,放下执著分别,观照呼吸或者观照当下的行为举止心念,或以无执无分别心念佛,如此即能转念,也就不被境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能转境即同如来(安于正道),被境所转乃名凡夫(迷惑流转生死)。能不能转境在于当下是否具足正见正念,具足观照力,然后在起心动念上转变,心自然不被境转。面对一切,随缘起的现象,而心保持观照的正见正念,自然随遇而安,自在解脱了。这样的要旨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真正修行起来却实在要下一番功夫的。没有决心、毅力、信念的持之以恒,决不可能成就。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万事开头难”,确实如此。没有修行的人总不知自已是妄想不断的,真正修行才知道原来自己无始以来执著分别这么多。不过明白这点也不是坏事,只要首先观呼吸,顺其自然,放松地禅坐,找有空的时候,每天一两次乃至更多,平时则多在生活中起心动念处观照。刚开始似乎很难真正平静(即便静了也不要执著,贪爱也是无常的),但慢慢熟能生巧,自然容易了。一定要顺其自然,呼吸长短粗细都顺其自然,只要保持明白、觉知就可以了,不要强制、故意、刻意地压制呼吸。心跑了的话就试图回来,依然注意呼吸,保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放下杂事、闲事,最好能在不受影响的时间、地点禅坐。不要在影响别人,被影响的情况下禅坐。但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修行者应该持清净的戒律,明白具足正见,以断贪嗔痴为本,不求神通怪异,不著相(明白《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清净自己的心态、思想、行为举止和语言。这是修行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不可能修行成功。若在具备这些前提的情况下就可以这样修行。然后明了观察身体的不净,观察明了感受(苦、乐、不苦不乐)的不圆满,观察明了自心的无常变化、不稳定,包括好坏、动静、喜恶、苦乐等的执著分别皆是苦恼。观察明了一切法(所有现象)的缘起无自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实相,只是如梦幻泡影。如此观察思维,自然慢慢明白真理、真相,走向解脱觉悟了。但这样修行还是必须在善知识的引领才能顺利证道,因为关于修行中的次序,止、观(定、慧)应该如何成就,都有佛陀的亲证和祖师大德的明确开示,如果不经善知识引导是不可能通晓的。

修行者应该观照一切人、事、物、情的生起、消失的状况,包括自身心的变化无定,然后不急不躁地注意其变化,不要掺入个人的自以为是或惯性的观念,只让其呈现因缘的生灭,正如旁观者般,不要加上心意识的污染,只是静静注意其生、住、异、灭的过程,以无所住(无执著、无分别)的心觉知就可以了。一切本来就是如此的,当下就是清净无人我是非的本然状态。安住此觉知(无所住的心),即使行好事,也了知其缘起生灭,坦然、安然无住如《金刚经》之所明。如此以缘起无自性的正见、无住生心的正念时常观照,则修行自然慢慢得力了。但必须时刻记得观照,不然初学者往往因业力惯性的缘故很容易又迷惑颠倒了。

无论什么事都是无常,假如能明白观照“一切都是无常的,有什么好执著的?”那么世间就太平安宁,当下就清净解脱了。不论是碰到什么,发生什么,面对什么,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是啊非啊……都经常问自己:“一切皆是无常的,有什么好执著的?”那么心就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明白,越来越清净解脱了。

修行人刚开始修行,绝不能听一遍真理就以为明白了,须知:众生无始劫以来,业力积累所形成的惯性是非常厉害的,若刚开始不强烈地提起正念,是不可能战胜业力的惯性的,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起无明了。所以必须时刻注意观照,不能大意,直到正念多妄念执著分别少,业力惯性轻了,乃至熟能生巧,自然而然的就正念具足,才算有点功夫了;但不能自满、自大、自负,否则依然未出轮回生死。必须达到炉火纯青,完全解脱为止,究竟出轮回生死才算修行成就,如此则可普度众生了。永远不会迷惑,行满德圆则是理想完成矣!

(禅修)专注呼吸,观照呼吸,保持清醒分明,不要强制性呼吸,只是自然而然,不论长短、冷暖、粗细、止住,保持清醒分明就可以了。不要丢失,即使丢失了也不紧张,找回心,继续专注明觉地观照就可以了。妄想、念头、文字、概念等生起的时候,保持明白就可以了,让它生起、存在、消失,任其自然,冷眼旁观,不论好的、坏的都静静了知就可以了。一切皆无常的,生起自然就会消失,只要不喜不恶,冷静知其无常、变迁不实就可以了。念头生就生、灭就灭,不用压制,它自然生起消逝,显现的都是生灭的。其实当下要明白不论是物质的身或境、感受、想、行、分别皆是无常的。不论好坏皆如是,放下,无什么好执著的。无所执著,当下即是清净无染的。染着来自于在意生灭无常的好坏上。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生灭灭的一切现象、物质、精神、名词概念任其生灭。心不随其生灭,只保持觉知明了就可以了,然后专注于呼吸。万一心走了,再寻回来,只要明白,哦!妄想生起、消失,不再追想、忆想、联想。回来依然专注呼吸,顺其自然专注就可以了。刚开始可能较困难,能有五分钟、十分钟分明就不错了,慢慢修行,自然增上,但也不能着急,着急就又躁动不安了,只要经常观照,看破、放下,持之以恒就可以了。注意:不用压制妄念,只要冷静地明白观照清楚,它自生自会灭的,保持清楚,念住呼吸就可以了。不要于妄念上起爱恶,知其善恶,也不要随着妄念继续、忆想,保持着明白无常,看破皆因缘生灭的理智,放下贪嗔、忆想、联想,保持无染着,清净的一丝不挂的觉醒,念住于呼吸,专心致志,精进不懈,一心一意就可以了。每一个修行者乃至所有众生都是无始轮回、执著、分别,不可能一开始修行就无有妄念的,妄念是法尘现起罢了,对修行出现的身心诸境都应了知无常,缘起如幻,不再执著分别,放下,如此才是无所住生清净心。真正要修行成就,必须先持好基本的戒律,相应的戒律是以五戒十善、八关斋戒(定期)为基础,净化身心的污染,舍弃基本的言行(罪)恶业。出家众在此基础上持守所受持的相应戒律,然后无误地遵守八正道,实践八正道,自然慢慢成就了。

观身不净的中道

明白自身不净的真实,那么就不会对身体的美丑而患得患失了。一切皆是因缘,身体只是在众缘和合下呈现的生灭状况,美丑只是人赋予的概念,是执著分别的产物。故此不必要刻意伪装或自卑,也不必要故意地虐待它,只要保持中道就可以。如何是中道的?那就是朴素大方、自然、无执著、不过份讲究、也不过份邋遢,因这两种都是极端,都是执著。过份的讲究、在意是贪爱的作祟,故意地虐待、遭蹋是嗔恨的表现,都是愚痴的。无所执著随缘的穿衣吃饭、寡欲知足就可以了。然后随时提起正见正念,明白身体、物质乃至一切现象皆是无常缘起的,以无所住的心面对一切,好好地生活工作也就是了。假如贪嗔痴乃至一切欲望非常强烈的话,那么就要时刻观照自他身体的不净,不放松地提起正念,直到出离心稳固、清净心和平等心圆满为止。假如在不净的基础上,再观照自他身体皆是四大(地、水、火、风)的因缘生灭的,无什么好执著的,那么心就更易平等无执了,时刻观照吧!

若修行人观身不净圆满至观四大不实、因缘生灭成就时,修行人不可不明白“观受是苦”。必须以妙观察的深入、深刻来好好面对感受的实相,假如你提起正念,专注思维地观照的话,会吓你一大跳——原来“感受”对心的支配是如此得厉害,甚至于心、语、行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我执而感受而一再发展的。假如你有细致入微、精深确切的观察的话,必定有深入骨髓般的体悟。当你感受、感觉到自身外境的苦、乐、麻木(不苦不乐)时,当下可能会进一步采取行动——想、行乃至识的运用,比如:当你感受、感觉到这是好的情况,舒适的时候,“受”这时会进一步作妄想,想要这样要那样,然后就一厢情愿起来,然后就开始贪爱、渴望、想占有,再一步就开始忆念、回味,再然后就联想,联想后就可能采取各种行动,得到得不到各不一样,喜、恨、愁、忧、恼、怒、乐、哀、爱、恶、欲的无止尽展开随各人的习气、秉性、因缘、理智、条件,总之一大堆牵扯、困扰、哭笑、表演等乱七八糟地全出来了。得不到、爱别离、求不得、变化无常,则苦受也来了,忍耐、气愤、麻木不仁(不苦不乐的无可奈何)的感受,然后又一大堆事情循环不息轮回生死……众生即众多烦恼、痛苦(困扰)的生命,善恶、好坏循环不息。

如果真修行人应在观察苦(困扰)的当下,明“受”生灭无常,明内外无我、无住无著、放下,当下正见正念提起,苦(困扰)当下就熄灭,时刻观照熄灭“受”之虚幻执著,进一步“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到全方位,直至念住圆满,证道为止。

佛陀说“观受是苦”,真是伟大呀!用宇宙最美的词句来赞美也是苍白无力的。好好修行吧!

看到身体的不净本质,由执著而生的疲累;看到执著苦、乐、麻木的困扰性;看到了念头、心意、情绪的无常性;看到一切现象(法尘、事相)的缘起空性、无我性。看清了这些,那么修行就容易得力了。由身、受、心、法的逐一次序慢慢清楚地观照,是破除人我执、法我执的良好动力,是证悟的良善基础!

在静修中,出现任何境相,如影像、声音、味道、文字、妄念等等,皆应明白乃是无常缘起的,好坏皆不应视为实在而起贪爱或恐惧、嗔恨,更不用去忆念、联想,那都是愚痴执著,应该不理它、不管它、任其生灭,不跟随、不联想,守住真心、正念于呼吸或佛号、咒语,不起贪嗔,否则妄随假相,追逐生死矣!故此必须一再强调的是修行人须先具备清净戒律,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正见,然后清净三业才可修行,而且不得以求神奇怪异、欲望满足为目的,因为这些皆是无常、低级趣味的。修行者的目标应该是断生死轮回,证涅槃解脱,而了生脱死,出三界六道之流转,必须明白众生生死流转的原因在于认假为真,妄执贪、嗔、痴、慢、疑、我见、邪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真实,不明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真理,故此才生死苦恼无有了期。故此修行人的真修实证乃是以真理为观照,断除贪、嗔、痴、慢、疑、种种不正见为过程,从而斩断生死根本,证涅槃寂静,后起大悲妙用度众生,圆满胜菩提。故此一切念佛、持咒、看话头、观呼吸、礼拜、读诵皆应明白此正见、正念,此是修行的根本。若不明白根本,妄求神奇怪异、欲望、长生等等,这些皆是世俗的贪欲作怪!岂有不出偏差的道理?此皆是愚痴不明真理,舍本逐末,增长无明轮回业力而已,焉能出离生死苦海?所谓欲升反堕,岂可不明察细思么?警惕自己落入世俗的贪嗔痴里吧!至于祥瑞感应、福报之事也只是方便而已,若贪恋追求执著放不下,那也是不究竟的,难出生死轮回之苦海的。究竟之处在断贪、嗔、痴、不正见,乃至无始习气、无明烦恼,证大无碍解脱自在,修行人不可不知;而持守戒律,正见、正念的观照,乃是必由的正道,舍此无它。所谓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乃是大成就的三种修行根本。

总结修行的时候,不要妄求神奇怪异、欲望,更不要随神奇怪异、欲望,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坦然就可以了。不论发生什么或没发生什么都是无常的,不要再生贪嗔痴,不要再继续造轮回业,好好提起正见正念就可以了。有境相是无常缘起,放下,提起正念;无境相不要求境相,不要好奇境相,明白无常缘起,放下,提起正念,这样就是修行的正路。生活也是如此,顺的、逆的,发生什么,没发生什么皆无常缘起,不执著,放下,提起正念,好好生活工作就可以了。

当感受生起的时候,不论是苦的、乐的、麻木的(不苦不乐的),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不要加什么意愿、忆想、联想、贪爱、嗔恨,感受就是如此地呈现,以无贪、无嗔、清醒的观照来明白就可以了。它生起、存留、消逝,无常地变迁着。明白如此,淡然冷静,不执著,生起的自然会消失。因缘聚散,感受是无常的,不要无谓兴奋或沮丧,不为物喜,不为已悲,更不要麻木,保持觉醒,放下执著、分别,当下即是涅槃。假如加上“我”在苦、乐或麻木,假如加上心,或身在苦、乐、麻木,那么自由就被束缚了、困扰了。感受成了困扰、苦恼在滋生,请好好观照正思维之。唯有无所住,才是清净、解脱的,如此才跳出生死轮回、困扰。当下斩断生死之根本吧!在观照的过程,只要理智地保持明了就可以了。当感受生起知其生起、停留知其停留、消失知其消失,明白:哦,它为何生起?明白:哦,它如何不再生起?总之全过程要非常分明清楚,正见正念非常清晰,时刻观照,不被境转,不于缘起幻想中执著,不紧张、急躁,应轻松自然,从容、镇定。好好观照吧!

修行八正道,远离邪魔外道,远离非真理的生活,远离魔罗的支配控制,成真正佛弟子,过圣贤清净真理的生活。圣弟子:

一、正见:明白真理,明白圣谛,破除不符合真理的思想方式,确立坚固的对于真理的思想认识。

二、正志:有正气浩然的理想、抱负和愿力,立志成就智慧、慈悲、德行具足的圣贤人格,尽此生乃至未来际决不动摇。立下大志,坚决远离欲望、愚痴、恶意、仇怨、伤害的一切行为,在此生乃至尽未来际,不成就决不停歇。三、正语:除了默默修行,听经闻法,谈论圣谛外,决心根除不实欺骗之语言,挑拨是非之语、唯恐天下不乱之语、恶毒伤人之语、花言巧语、不负责任之语、不认错改过之语、不诚实正直之语,乃至一切污言秽语、无用之废话、大话等等,决心以真诚、正直、谨慎、明因识果来说话,以关爱、包容、柔软、清净、积极、健康之语言来生活交谈。决不做无益自他的一切语言戏论,以佛弟子的清净语、梵行语、慈悲音、智慧声来表达一切需要表达的意思。

四、正业:决心不做杀生害命之行为,不做偷盗抢劫之行为,不做邪淫之行为,不做无益身心之一切行为,不做无益社会、自他人生的一切行为。以慈悲、清净、智慧、明因识果的心来慈爱众生,布施爱心,救助苦难,济世助人。好好地用行为来体现佛陀的清净、慈悲、智慧,以觉悟的心来观照行动,不妄为、妄作造诸恶业。

五、正命:以符合真理、利益自他的谋生方式来生活、工作,决不做坑蒙拐骗、害人害已害众生的工作。即使诱惑再大,也决不昧良心地去从事无益社会人生的工作。决不以贪、嗔、痴心去花言巧语地从事骗人、害人而谋取欲望满足的工作。决心淡泊清净、安份、如理如法地诚实工作。尽自己的劳动、符合公理良心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誓死不出卖自己的良心和灵魂,以贤圣为榜样认真工作。六、正勤:圣弟子决心、努力、精勤、永不后退地断绝克服已生起的邪恶心理,克服、防止未生起的邪恶心理,决心努力、精勤不断地培养符合于真理的良善心理,维护保持已生起的一切符合真理的良善心理。立志改恶迁善净化身心,以达到圣贤的完美心理,尽此生乃至未来际,不成就决不停歇。

七、正念:圣弟子应该随时随地地以符合真理的心来专注于修行,应该念念分明、投入得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来思维真理、观照真理,透过假相的迷惑来正念地观察实相,放下执著。坚决地祛除世俗间的贪、嗔、痴的烦恼,杜绝不正念,以无所住的心来面对一切。放下攀缘梦幻泡影的有为法,以坚定专注的修持和身、受、心、法的观照,明白修持,直到彻证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实相,证入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法界性。

八、正定:圣弟子在修持中舍离一切执著分别,证入不可思议与诸佛无二无别的首楞严三昧,成就大圆满的涅槃,安住自性三昧不可思议的解脱。

此修持八正道,尽此生乃至未来际决不退转,必定成就;此是诸佛圣贤之正道,舍此无它。唯有此心坚定立志成就佛道,才是真正圣弟子之发心,好好努力吧!

禅修静坐之根基

戒律:三皈五戒清净,乃至一切相应的戒清净。

正信:明因识果,业力可畏,不以外道为希望。

正见:离外道谬执。明缘起性空,一切法无我等圣谛。

正念:专注分明。(详见八正道)

目的明确:断惑、证真。即:为断除迷惑苦恼,证真如法性、涅槃解脱为目的,不求神奇怪异、欲望满足(权利名色)等。

五调:

调身:身体端正,不懈怠放逸,不紧张僵硬,自然轻松。

调心:觉醒明了,不贪不嗔,不急不躁,安然坦然,屏息诸缘,不昏沉,不妄想,然后专注、无住。

调息:顺其自然,柔和不强迫,放松,保持明了。

调食:饮食适量,不过饿过饱,有节制。

调睡:休息适量,以一般健康需要为准就可以了。

如此修行可谓妥当。正如高楼大厦的地基,稳固与否关系到禅修是否成功。

注:若修行中入定了:呼吸(气息)停,入于定中,不要慌乱,只要保持明白当下在定中就可,也不要执著定中之境,也不要以心等定,一切皆让其自然而然就可。入定并不是目的,应以定力的精纯观照无常苦空的事实,随时随地如此,待炉火纯青时,自然运用自如了。总之以无执、无住、无求、放下为原则,有所得皆是生灭,无住心方契涅槃。若护法者要让其出定,可用引馨于其耳边敲三下即可,切忌大喊大叫、推拖、哭喊。修行者最好在静处,在不影响人,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修习。真正证果或炉火纯青了则处处时时、行住坐卧皆定矣!觉照分明、如如不动此是后话,初修行者也不必妄想推测,水到渠成,真切修行,诚实谦虚,依止善知识引导就可以了。平时也可多读诵《大念处经》、《佛说八大人觉经》、《金刚经》、《心经》以启般若智慧,不走弯路、错路。修行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论任何境界、现象皆是缘起性空的,一切只不过是如此,无有什么好执著的。明白如此,平时则可无所住行一切善,以圆满菩萨四摄六度万行矣!

若我们平时漫不经心、粗心大意,不认真负责任,浮泛于自以为是的聪明,那么修行时就不会专心致志于正念的观照了。养成习惯之后,就很容易妄想纷飞、躁动不安或怠惰昏沉了。这是一种心灵的慢性病,它会不知不觉地腐蚀、毁坏修行人的信念和行愿,障蔽戒定慧的成就。

故此修行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专心致志,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件大小事,顺其自然地努力,也不要过份的僵硬、麻木和患得患失。

应该轻松但不放逸,专注而不死板,努力而不僵化,放松而不怠惰,清醒而不昏沉,从容而不紧张,大度而不计较,开阔而不狭小,看破放下而不执著分别,镇定而不急躁,恬淡而不势利,稳当而不浮泛,知足而不攀缘……这样做的话,首先是自己受益,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修行就容易上路了。这样经常训练自己,观照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利益自己也利益别人,利益别人更利益自己,良性循环矣!

以这样的心态为基础来修行禅坐是非常妥善、有益的,它将能顺利地提起正念,守住真心,容易修行不出偏差。为什么呢?不要忘记了:不论是内心的观照修行或者是外在的为人处事都同样是心态在起作用的,内外统一,修行自易得力。世间的良好人格、心态是所有诸佛菩萨罗汉圣贤成就的稳固根基。

当修行者具备无妄无欺的目的和清净的戒行时,以正见正念来修行。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明察于专注,观照于呼吸,以轻松自然,不急躁放逸,慢慢地,呼吸自能由粗而细、柔、均、轻,身心也会由此而体会到寻(觉)、伺(观)、喜、乐、心一境性的平静,直到呼吸似乎停止,乃至入于近分定,或者初禅。这是没修行时很难体会的。但这些过程乃是刚开始的方便,执著于定境很容易走向四禅八定的追求;但不以定为基础,则会非常空疏,必须定慧等持。修行者应该进一步地以平静专注的心来仔细观察身体的真相、感受的真相、心行的真相、诸法的真相,在这些过程中,修行者始终不离戒律、正见、正念,以清净的身语意来面对真理的观照,无误地以正思维的智慧来观照修行的过程,那么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真实将会呈现,如实地以无妄、无遮蔽的状态呈现,戏论妄想在此完全变得非常地肤浅和可笑,如此自能最终成就智慧解脱。事实上,修行的过程是非常切实的,它不是几句话就能当下做到的,那只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和无知,完全不能断绝生死苦恼、不受后有的。空谈往往有自欺欺人的遮蔽性,它的害处在于驼鸟式的埋头自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毫无究竟的好处。唯有从心的观照,才能建立稳固的正见、正念,断绝无始习气、不正见乃至一切苦恼困扰。故此以脚踏实地的心态来修行是多么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修行中的喜、乐只是方便,最终的圆满必须具足正念、般若,以戒定慧的圆满成就为究竟,必须彻底地达到究竟的透彻证悟,完全放下,成就大涅槃为止,于一切时、一切处皆自在无碍为究竟,不只是在有为修行、有为的观照的过程中执著喜乐(诸定境),这也是无常的,还必须达到证悟实相,究竟无为、无得为止,即首楞严三昧——一切究竟坚固成就。如果修行的一开始就能深刻地体会无常、苦、空、缘起无我、因果业力的不虚,那么修行将非常得力;若一开始就无正见,那么出偏、走弯路、错路则是肯定的。由此可知,善知识的指导是多么重要啊!

修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以凡情俗见来所谓的修行。比如说:呼吸、行、住、坐、卧、做事,当下就只是呼吸、行、住、坐、卧、做事,不要加上“我”在呼吸、“我”在行、住、坐、卧、做事。只是客观、自然、清醒地明白每一个状态就可以了,不要加上主观“我”、“我的”、“我所有的”的概念,不要强化这些不符合实相的概念,因为“我”、“我的”正是执著无明的开始,乃是不明真理的愚痴,是痛苦烦恼的根本。有的人可能一闻这些就吓一大跳,他会觉得假如无我、无我的,那还能抓住什么,那还怎么活着?似乎抓惯了,自私惯了,突然说这是错的,他还真吓一大跳。故此这样的人还是得首先明白什么是自他身不净乃至苦集灭道等圣谛,明白什么是四大皆空,五蕴非我的法理、真相,最好能学学唯识法相,仔细明白后,然后发出离凡情俗见的心,发出离苦恼不再轮回生死之心,发大悲心、菩提心、了生脱死心,才能够在具足正信正念的情况下修行,不至于被吓一大跳,这样来修行就能开阔、开放地以真理为观照了,不再(容易)惯性地以无明妄想为真了,不再容易出偏差了。即使不能马上观照到位,至少能经常观照,知幻则离,也会慢慢成就的。记得应以平常心、平静心顺其自然地观照体察一切的真相,在观照中放下谬执、分别,注意不要强化“我”、“我的”心理暗示,也不要落入昏沉迷昧的机械运动中,一定要提起精神,时刻分明清楚地保持观照啊!

修行必须精确、理智、毫不含糊、毫不矛盾地明白自已所修行的伟大目标是什么,如何精确、理智、毫不自欺欺人地认清通向这个伟大目标的真正道路是什么,毫无偏差地搞清楚如何正确无误地行走在这个正道上,如何避免、断除一切不符合这个伟大目标的一切错误、谬差的行为、语言、心理,而不管以前是怎样的习惯这些。以精确无误的理智搞清楚,为什么要修行、修行所要修正的都确实是什么?唯有如此认真、毫不含糊、不自欺欺人的态度,才可能修行得力,不然就如鱼目混珠,是在自欺欺人、可笑可怜地浪费时间生命罢了!

关于昏沉

禅坐昏沉有几种情况造成:

一、吃饭经常过饱,饭后禅坐。

二、体弱,如伤风感冒、感觉头重脚轻。

三、坐姿势不对,偻背蹋腰,头习惯性低垂,压制血液流通。

四、平时粗心大意,心浮散漫,漫不经心,缺少认真专注。

五、过份劳累。

六、不知如何提起正念,怠惰不问法、求法。

七、无信心于真理,出离心不够,菩提心欠缺,正见不坚固,放逸。

八、惯性于无所用心。

对治的方法:

一、饭以健康所需七分饱为准,不过饿过饱,不饭后打坐,少欲知足,清淡素朴。饭后可多散步经行,也不要太剧烈运动。

二、生病、感冒引起的可问医用药;也应多礼拜忏悔消业障。

三、禅坐姿势调整好,除不要太僵硬、死板,以免心火上涌外,也不要偻背蹋腰,头过份低垂。要顺其自然,以放轻松而不放逸、不僵硬为准,以顺生理(身体)的自然生长状态,血流顺畅为准。

四、培养专注、负责任的心,立下大志、抱负、理想。不要得过且过混日子等死,不浪费生命。大事成就皆从小事认真做起,有毅力,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贪生怕死和犹豫不决,专注正念。

五、不要过份劳累。劳逸结合,安排好时间,用智慧工作,事半功倍。六、请教善知识,虚心诚实,不虚荣怠惰,应谦虚如圣人。明了之后,认真专注正念。

七、立志探讨真理,不浪费生命,思维真理,拥有伟大目标,成就伟大人格,培养正见、出离心、菩提心,认真专注正念。

八、好好思维佛法难遇、中国难生、人身难得、善知识难遇,既有暇满人生,应省思轮回生死、苦海不尽、因果业力实实在在无欺无妄,再不努力用心修持,何时证解脱出生死,生命有限岂能蹉跎?提起正念!

如此对治,若习惯性禅坐闭眼即昏沉,可睁眼或低眉敛目观呼吸,发热切的、专注的、精进的大心,下定不成就不罢休之心,平时也可多经行,多于一切活动中提起专注、聚精会神的心,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明明了了当下的一切。另多礼佛,每日次数可一二三次,每次礼拜以不过分劳累为准,一般有微汗出、背发热即可,重在持之以恒。礼拜完之后不要马上吹凉风、洗凉水,以免感冒;孕妇则可暂时注意身体,不礼拜也可,多观照,提正念,持圣号,听经闻法,诵经,听梵音,培养胎教即可;体弱过虚者礼拜也可酌量而行,可暂少礼拜或先不礼拜,问讯、恭敬如孕妇一般。若因睡眠不足引起,则可多调节补充,但绝不可过多地睡,以健康所需为准,也不要在禅坐时睡,以免养成习惯。

以上提到的几种情况,昏沉者不一定全部都有,有一二种情况就可能造成昏沉。但若修行者明其情况,持清净戒,具强烈正见正念,发勇猛精进心,那是完全可以根除的。至于因吃有抑郁神经造成昏沉性的药,则可听从良医指导。静坐时须知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然后提起正念(观呼吸,或念佛、或看话头等),放下私心杂念,不执著分别,不攀色声香味触法诸缘,不急躁昏沉,自然而然,则当下清楚分明,虚静空寂。如此无执无住,淡然坦然,则戒定慧就会慢慢成就。如能经常这样观照,舍诸欲贪、物质、精神上的执取,了无挂碍,如如不动,则假以时日,自能成就,但不得急于求成,否则又成执著。学会看破放下即可,直待得生死也无迷惑恐慌,彻底了无一法可得,方有个商量处。否则老老实实持戒、闻思修也就是了。切莫大话、空谈,造诸生死业,到时自救不得。老实做人修行吧!须知真心是纯朴、清净、无妄的,必须如此才相应。

修行人禅坐时,不要打妄想、昏沉;但打妄想、昏沉也不是可害怕的事情,不是压制的什么都不想,痴痴呆呆,而是当下要非常清楚明白地专注于正念,不故意胡思乱想或昏沉,只要明了无住著即可。万一有妄念来时,不要害怕而压制,也不要追随、贪著、回味;只要无所住,妄念自生自灭,只要保持明白觉察其生、住、灭就可以了,。执著、压制、贪恋、回味都属于“住著”了。同时保持好正念,专注于“呼吸”或“佛号”、“话头”等,因人而异,各随其所宜,贵在坚持。若无意妄想去了,明白是妄想的当下,要果断地撤离妄想,坚决地提起正念,热切地专注于呼吸、佛号等,不要怕、压,也不要随、贪、忆。为何要无所住生其心呢?因为具足正见的修行人完全明白妄念、妄想是生灭法,是习气惯性的谬执,也知其无实,是无常、缘起空性。它只是法尘的显现,是因缘的产物,是无实如幻的假相,不是永恒不变的。故此当下既不恐慌,也不贪恋,不随不著,不故意回味,从容镇定地观察、清楚、洞照分明,不执著它,只明白地保持正念、提起正念即可。不论好坏的妄念、妄想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只要不住著它,自然消失,心依然是清净的。心本清净的,只因妄起无明,才会生死染污不清净了。至于昏沉的对治,可见《关于昏沉》,只要正念强烈,保持觉醒、明白、无住无著的话,戒定慧自然慢慢增上的。要顺其自然地提起正念,不要太过压抑,但也不要太过放逸,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地观照。经常警醒自已,不要陷入假相的执著分别中,一切皆是无常苦空、缘起无自性的。回归当下的平静!

呼吸的观照,佛陀说是甘露般的法门。我们一口气上不来就死掉了,呼吸如此地与我们亲近,但我们一直没有发现,乃至于它在我们忘记的当下也依然在奉献着。发现呼吸,静静地觉知它、看着它、听着它、随顺它,不要压制、不要强迫它,顺其自然、保持专注就可以了。长即长、短即短、冷即冷、暖即暖、粗即粗、细即细,让心随着呼吸的规律而平静、安详、安定,以平静、安定的心去反观平常的身心不稳定、脆弱变化的一切,这样智慧将慢慢增长,烦恼将慢慢断除,这就是禅修中观照呼吸的方便和殊胜。观察入微、洞照分明,般若、涅槃自然慢慢现前。但即使观照的过程中入定了,也不要执著定的境,应该以定的心境来观照行、住、坐、卧的一切行为,应该以无常、苦、空、缘起无自性的法义来平静地省思身心世界的本质,这样才能最终彻底地明了真相。如果你习惯于念佛,那么你也可以随顺呼吸念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候念“陀佛”,重要的是要具备正见、正念,顺其自然的观照身心世界的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直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看住话头,一念未生时,这是从心的“体”上切入禅修的主题;专注呼吸,观照无常、苦、无我的身心世界,这是从心的“用”上切入禅修的主题。它们本质上是不二的,但功夫(此功夫不是气功的功,指的是修行的法)上则有差别。前者直接了当,单刀直入地契入如来佛性、心之本源;后者则是从“用”上慢慢观照,具足正见、正念,实证涅槃。对于不能一开始就体悟话头、一念未生时的修行人来说,后者可以是很殊胜的方便,它是佛陀所开示的甘露法门,能够以这为前方便,然后慢慢悟入佛心的话,则不至于找不到门路而无从下手了,那样空着急或走错路则是很可怜的,毕竟呼吸是每个人当下即有的本来现象啊!但如果能直接了当看破放下,直契佛心、本心,则是难能可贵的。总之,重要的是修行得法,不走弯路、错路,这样成就才有希望。不明白者,一定要请教善知识,不要浪费生命,沉沦三界哦!

专注呼吸,经常地省思无常的法义即能走向解脱。如此地以无常的法义洞照身心世界的本然面目,自然能够看破放下。持续地观照,最终将断除生死烦恼的困扰。

禅修时,对身体痒、痛、麻、热、凉等,心里的妄念、境相乃至外境的物质、声、香臭、味道、触、法尘等皆不用执著,当然,没有境相也不用执著,也不用贪恋境相、希求境相,这些都是假相生灭法,无始以来众生就是在假相生灭中执著、分别而苦恼不停息的。真修行者明白这些皆无常变迁、缘起无我、有受皆苦,故而无所住,远离执著分别,放下惯性的无明、贪恋、嗔心,安住无分别的觉照中,明明白白而不随境转(生烦恼),顺其自然,了无挂碍。如此正念分明,无迷惑,不离觉照,远离执假为真的颠倒,心无所住,则如如佛,与真理相应,与佛相应,乃名佛道。生灭无住即不生灭,日常生活、工作(二十四小时)也应如此观照,远离颠倒梦想、迷惑不安,脱离无明、解除困扰就在当下,如此才是功夫(非气功的功,那是生灭法);也才能当下真正清凉自在,法喜充满,无忧无恼。若明白时,吃饭穿衣、生病健康、如厕工作皆不碍修行。

若修行人初修阶段妄念已较少,心里已比较宁静,这只是开始,不要执著一时宁静而以为什么都不做、无想就是了,此未究竟也。若执著此则易入无记空,成外道无想定。须明白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性缘起,应该正念现前,看破身心世界皆无常苦空,皆缘起无我。当下无执,精进观照,不住动静二相,不住一时宁静,直须破生死无明,断除贪嗔痴之坚固习气,二六时中再无挂碍,行住坐卧了了分明,不为境转,随机接物,随缘自在,无住幻妄方是真正功夫。佛法说,不妄想乃是正念分明的无所住著,是正思维而不执假相,不随境转之意;不是说暂时无想、压制不想,变得什么都不能做。如此傻傻呆呆不明真理,怎会是解脱呢?一切无常,妄念也无常,不随、不贪、不嗔、不住则妄念自生灭矣!又何妨面对一切境呢?又何妨行一切善呢?不要贪著静境而怕动,心若真静,则动也是静,重要的是看破放下,不要嗔恨动境而执静境。心若真静,又何碍动境纷然呢?动静皆是执著分别,真正看破则是真正大静,真正大静即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又何碍诸动——妙用现前呢?当然初修者明白此理,但定慧未圆满,觅一静室修行也是有必要的,也是殊胜的方便,但切莫最后执著贪爱上了。真正正见、正念具足无迷惑则可以历境炼心,最好还是在善知识指导下修行为要。

压抑心意识状态无想是不能起妙用的,真正的功夫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而行一切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四摄六度。无所住、正念分明故能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压抑心意识状态暂时不想,不明白“想”即是无常、空性,所想的诸境也是无常、空性的,只要放下,则妄想自生自灭,不碍清净的感受。行、识、物质也是同样的道理。若能明白,看破内外皆空性,又何妨碍心境现前呢?心境无住,则可大起妙用,此乃真菩提。六祖曰:“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不明彻的,切须体悟《金刚经》、《心经》妙义,以便不走弯路、错路,或者请教大善知识发明心地,不要整天贪嗔痴慢疑妄想纷纷,也不要以为如驼鸟般自欺,以为暂时压抑就圆满了。那都是不能究竟解脱的,那都是没有完全看破放下的愚痴、自以为是。

七菩提分——即七觉支。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七个成就正觉的因素。此是一切佛法真修实证的条件。不论是解脱道、菩萨道还是无上道都在修行的过程中须具足的。

七觉支即:一、念住觉支。二、择法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弃觉支。

释:

一、念住觉支即:时时刻刻正念分明,无迷惑颠倒,远离贪嗔痴的执著分别。在当下以真理为观照,无所住而生清净心地面对一切工作生活。行住坐卧都应正念分明,不著凡情俗见,以出离心无染地安住觉正净,自作皈依。

二、择法觉支:详究正法律,于佛陀的教法深刻体悟,无妄、真实、无迷、智慧地抉择正法。安住正法,远离一切心外求法的迷惑,坚固无动摇地明了当下因缘生灭、缘起无我的真理。于无常苦空的正法体会深刻,再无犹疑,努力深入佛陀的智慧教示。无所住修一切善法,对真理的认识清醒坚定,了无邪妄疑惑。

三、精进觉支:坚决实践佛陀的教法,在此生乃至尽未来际,不成就决不停歇,永不后退,满怀信心,不论艰难困苦、顺逆诸缘,永无退缩,直至证法圆满。于实践的过程中决不懈怠反复,勇敢、坚毅、无畏地承担真理,尽形寿、献生命皈依正觉、正道、正解脱。

四、喜悦觉支:以觉悟的修行者之心,排除悲观、抑郁、忧伤的心理状态,也远离盲目空想的自欺。于如实的观照真理中法喜充满,在暇满人生中获知正法的难遭难遇,于殊胜不可思议中积极向上,于修行中充溢着正法所带来的喜悦,满怀信心。

五、轻安觉支,也即猗息觉支:于正法的实践、修行所带来的身心平息的安详宁静体会深刻,远离僵化、麻木、躁动不安的心态身行,身心轻松自如、安然、坦然。

六、禅定觉支:于当下无所住的成就中如如不动,不随境转,住于首楞严自性三昧,远离一切邪定和流转(生死),乃至于一切正法所带来的定心坚固成就(如解脱道的四禅,菩萨道的念佛三昧,般舟三昧,无上道的实相三昧……)。

七、舍弃觉支:舍弃即放下,完全地解脱,究竟地解脱,心无挂碍,究竟涅槃,圆满正觉。

此七觉支应平衡圆满。七觉支具足圆满无偏,乃名正觉之因。如此正觉的因素乃是十方诸佛所共说,乃一切修行者在真修实证过程中的如实觉支。若欲成就者,不论何法门皆应以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为本,发长远心,志行高洁,意志坚强,愿力宏深,真修实证,决无戏论妄想矣!

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身心执著之苦恼和困扰常常让人不得安乐自在。比如:

一、“生”:当你觉得人生非常劳累,不易生存生活时,未免会埋怨说“人为什么会出生,父母为什么要生我,我为什么生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环境,人为什么要生存生活……”,如此“生”之出生、生存、生活,人生就变成一种苦恼了。

二、“老”:健壮、美貌、年轻就怕“老”。为什么会老?会衰弱、老化、白头发、皱纹、干巴、掉牙、佝偻、老花、聋、声调低乃至一切神经、感官、器官、整个身体之变化成为一种苦恼困扰。

三、“病”:身体好、健康就害怕病,主宰不了自己,为何病?大病小病、内病外病乃至一切病皆是烦恼,越怕越烦乃至怨、恨等等。

四、“死”:不明白时,欲染多、贪生怕死,觉得为什么会死、会过世、终止、消散、死亡、弥留、结束、五蕴分离,迁逝、灰飞烟灭,觉得什么都抓不住,后悔、恐慌、迷茫、害怕等等烦恼皆来了,就是不明因缘生灭,业力轮回,不明真理解脱。

五、“忧”:遭遇逆境,不顺利,乃至不幸、不如意的,就忧伤、哀愁、内心忧愁、担心、担忧、忧患不宁。此烦恼因不明因缘果报故。

六、“悲”:在忧的情况承受不了了就哭泣、哀伤、悲泣、恸哭、大号、呼天抢地、喊爹哭娘、心理烦恼,不知无常。

七、“苦”:身体上痛苦不舒服、不自在,身体上接触境,自身上受困扰:痒、麻、酸、疼等等而生烦恼,不明无我。并非要身如石头,心执著身疼是贪之心,虐待自身是嗔。首先要身疼心不疼,有正念毅力,也不故意虐待身体,也不麻木不仁。

八、“恼”:心理上不舒服、痛苦、不愉快、不痛快、讨厌、厌烦等等由心理接触法尘(境——心不愉快的印象)所生的烦恼,不明缘起性空。

九、“失望沮丧”:何时何地遭遇不幸、不顺、不如意、心理失望、绝望、沮丧、颓唐、消极、悲观、失神等烦恼,不能随缘如实观照故。

十、“怨憎会”:碰到不想要、不喜欢、不愉快的色声香味触法或碰到不可靠、心怀恶意、用心不良、不喜欢、幸灾乐祸、不舒服、讨厌的人等。此烦恼是不明冤亲平等故。

十一、“爱别离”:想要的、喜欢的、愉快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可靠的、善意的、随喜赞叹的人乃至父母、兄弟、姐妹、亲人、同事、朋友等挺要好、亲热的对象却失去了相聚、交往、联络、相处的机会,爱却别离,生离死别之类烦恼。此乃不知因缘聚散本无常故。

十二、“求不得”:好的、符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喜欢的,想要却要不到;不想要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失望绝望等事却现前。求不得就是因不明真理因缘果报、无常苦空、无我、无我所有,故烦恼不已。

只要对色、受、想、行、识的任何身心产生执著即生诸烦恼。为什么会有这些世俗间的苦恼呢?佛陀说:导致这些苦恼循环产生乃是因为“渴爱”,即“贪爱”的原故。高兴、欣赏、喜悦于贪欲和乐趣,就会时时刻刻处处地地地寻找着新奇的欣赏乐趣,有三种:一、感官欲望的贪爱。二、物质存在的贪爱。三、精神状态的贪爱。此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轮回贪爱欣乐也。众生即是在这里面轮转染着、苦乐麻木不息的,但惯于如此流转的人是没有智慧去洞破这些现象的,唯有大觉世尊明白地提示了这些迷梦的真相。这些贪爱的染着正是导致苦恼再生的来源,乐极生悲,互相转化,世俗间的短浅目光、自以为是的聪明毫无觉察,对于真理来说,他们是同样愚痴的。不明真理,不实证真理,即是无明苦恼的。因为他(她)违背真理而生活,妄行、妄为焉有不苦恼之理?那么导致这苦恼生起的贪爱无明是如何生起的和发展的呢?

佛陀曰:执著于世俗间任何舒服、合意、愉悦的就是无明贪爱生起的地方。佛陀曰:世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器官神经系统觉得挺好,愉快、合意,贪爱就产生了,即当下觉得身心的状态挺好、挺执著、挺在乎的,贪爱就不知不觉产生、滋长、发展。不明无常无我,苦恼困扰即已潜伏发生了。世间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诸境觉得挺好、实在、愉悦时,贪爱已滋生发展,苦恼困扰也潜伏发展了。再如世间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知觉产生时觉得挺好、愉悦、舒服时,贪爱也如是滋生发展了,苦恼困扰也潜伏滋生发展了。如果世间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身心接触外境六尘觉得挺好,舒服、愉悦、高兴等贪爱染着己生,苦恼困扰也不知不觉中滋生了。然后在这种接触中更进一步的产生感受觉得挺好,愉悦、舒服的话,那么贪爱迷惑就进一步滋生发展,苦恼困扰也不知不觉间潜伏滋生发展了。如果再进一步的产生想法、意愿、渴望、忆想、联想等等而觉得挺好,舒服、愉悦时,贪爱迷惑染着就越来越深了,越来越滋生、发展了,那么苦恼困扰就更多、更滋生发展了,如此无常变化,好的、舒服的、愉悦的变化:因缘迁变失去时,一切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失望沮丧、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执著之苦恼困扰就明显呈现了,受不了了。其实并不是这些苦的现状现在发生、未来发生、突然发生,而是在你执著身心外境各种发生的现状觉得我、我所面对的挺好、愉悦、美的、乐的、高兴、在意、害怕失去时,苦恼困扰早就潜伏、滋生、发展了,只是你逃避、害怕承认、迷惑昏了,不去透析它,没智慧洞察它。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因为一切有为法本来就是无常因缘生灭的,本来就是如此涅槃寂静,无须头上安头。这句话虽简单,但蕴含的真理性、深刻性却不可思议。它提示的真相却是解脱证悟绝对觉醒的智慧,好好体会观照吧,决不可轻易的忽略了!不论你修行的程度如何,这句话却是具备指导性的真理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还是如此,好好体会观照吧!只要你体会观照明白,任何贪爱无明苦恼的地方就是涅槃寂静的地方,因为具备正见、正念、净戒的修持正是熄灭生死苦恼的地方。好好体会,真修实证吧!佛法并不遥远!

受持《地藏经》的不可思议殊胜利益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悲心至切,曾无数次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若能忏悔业障,身心清净,行诸善行,不为了吃肉或瞋心乃至无故杀生害命,不损人利己偷盗蒙骗别人,不要有夫妻以外的性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骗人,不要吃酒、抽烟、吸毒,如此虔诚至诚恳切的善男子、善女人也不要吃葱、蒜、韭菜、洋葱、兴渠(因这五辛生吃生瞋心,熟吃长淫欲。其臭秽浑浊之气味令一切护法善神远离不接近)。假如以上的条件具备好了之后,不论是未来或是现在的众生,在所住的地方,于南方清洁清净的位置,用土或石或竹或木的原料,做一个龛座,在这佛龛中能够塑造或绘画,乃至用金或银或铜或铁的原料(随自己的最大能力,欢喜不勉强,诚心诚意做到最好的方式)来铸造地藏菩萨的形象,时常的烧香,供养甘露净水或水果、饮食、七宝、衣料等,经常恭敬的瞻仰、顶礼、诚到极点的念诵、赞叹地藏王菩萨。那么这个人所居住的地方,就可以获得十种殊胜的利益:

一者,他所在的地方肥沃富饶,衣食无忧。

二者,家中大小眷属平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者,已亡故的祖先可以仗此地藏王的不可思议愿力和亲属的至诚功德力感应祖先的善根之力而从苦趣出来,超升天上。

四者,现在眷属皆能增福增寿,一人真心向善,全家和谐,家和万事兴。何况全部向善。

五者,一切合情合理的愿求皆能遂心满意。

六者,没有水火的灾患。

七者,一切惊恐不如意的事都得消除。

八者,杜绝一切恶梦的干扰。

九者,出入平安,有善神护持。

十者,多遇善知识、正法,多遇成圣成贤及建寺造塔的无上善因缘。

若能从此多吃素放生,不贪心过度,不恶心生气,不愚痴荒唐,不恶言恶语,不说人坏话,不伤害人,不挑是非,不花言巧语,不欺蒙拐骗害人,不诅咒人(应明白心大量大福报大),不单祈祷地藏王菩萨让自己好,而且祈祷天下人好、冤亲债主乃至无量法界众生都安乐,如此慈心悲愿,至诚真心善念为己为人,真是大福德大智慧人。(注:为何不杀生害生呢?因为四点:一、因果业力,冤冤相报何时了?二、无始轮回以来,众生与我等皆是六亲眷属,应报恩解怨。 三、谁也不愿被伤害,上天有好生之德。发心慈悲众生,也是为自己培养善根福缘。四、众生与我等本来一体,皆是一真法界之幻化。伤害他人,如割身肉,于心何忍?善念为人即是为己。)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说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地藏经》及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是恭恭敬敬瞻仰,经常的诚心毕恭毕敬礼拜地藏王菩萨的形象,如此至诚恳切,真心真意的用清净善心,无恶、无虚伪的来读诵这部地藏经,又随自己的能力,放下自己的贪心,至诚用清净的香花,美味清净的不带荤腥的素食、清净素洁的新衣服,以及珍珠、金、银、琉璃等宝来布施供养地藏王菩萨,就能获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一切天龙护法善神都会发心来保护诚心诵持《地藏经》的人。

二者,善的果报会日日增长。

三者,能积累无上佛道的胜因种子,如印经、修缮建寺、塑画佛像、刻录佛经、修路补桥、放生利生之功德,善因胜缘多成就。

四者,由此真心诚意恭敬礼念《地藏经》功德,将会使得我等于成佛的道路不退转,而向前进步。

五者,衣食丰足,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具足,五戒十善逐渐圆满,衣食无缺,积极向善向上。

六者,恶疾、瘟疫不临近。

七者,远离水火灾难,即使面临,至诚恳切念地藏菩萨名号、《地藏菩萨本愿经》,罪灭福生,有惊无险。

八者,礼拜忏悔,身心清净,罪灭福生,无杀盗心,不遇盗贼难。

九者,德、行为人钦佩敬服,受人尊重。

十者,一切鬼神皆会帮助扶持,早成道业,不会有鬼神惊吓之事,因为一切鬼神皆受地藏菩萨的行愿加持。

十一者,若至诚恳切的善女人愿意转变女人态的不方便,成男人大丈夫气概,那她将今生具足无畏勇气,来生成大丈夫。

十二者,若此善女不愿成男,那她来生也会生在社会地位如王侯的书香门第中,成为有福德又端庄,有智慧具足亲和力、慈悲心、受人尊敬的大家闺秀。

十三者,无论是男是女皆在今生改变气质,都有修养、有德行,来生成为端正相好的容貌。

十四者,就是去世了也可生在天上享用天上的福乐,不用下恶道。

十五者,或者投生人间为国主首领。因为具足智慧慈悲德行,堪能领众为民故。

十六者,能通达前世的禀赋,过去的智慧、善业能在今生天份现前。

十七者,凡所合情合理的意愿皆能遂心。过份非份例外。

十八者,善心福业感召家亲眷属和睦相处。

十九者,由此真心善念至诚恳切心,一切意外的伤身伤物之灾殃会消灭。

二十者,由此真心断恶修善的礼念地藏菩萨功德将会远离地狱、饿鬼、畜生三罪业报,来生不受诸恶苦。二十一者,凡所去的天上或发愿往生净土的目标都非常顺利,没有障碍。

二十二者,晚上睡觉安稳,即使做梦也是安乐,不会做恐怖惊吓之恶梦的。

二十三者,已亡故的先人,承这种血肉相连、心灵相应的功德力量的加持感应,也会离苦得乐。

二十四者,凡过去的一切福德、善根种下的功德,皆会承这真心诚意的持诵本经,在地藏王菩萨的福力加持下,将会投生天上或人间,更得享如意自在的福报安乐。

二十五者,这种至诚恳切的善心,利己利人的礼念地藏菩萨之行为将会受到一切佛菩萨的称扬和赞叹。

二十六者,这位善男子、善女子如此经常性诚挚真心的礼拜诵念,将会越来越智慧聪明,身心清净舒畅。

二十七者,这位善男子、善女人会越来越具足慈悲的心肠,越来越有宽恕心、同情心、利益众生心,怜愍有情人,越来越接近菩萨的伟大。

二十八者,这位至诚真心,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至诚恳切的不断持诵《地藏经》,恭敬礼拜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将会让他(她)毕竟在将来成就无上的佛果。若行住坐卧间至诚恳切念地藏王菩萨,念到万罪悉灭,万福滋生,千遍万遍,默念心念乃至出声念,则功德无量,吉祥安康!切记,不要吃葱、蒜、韭菜、洋葱、兴渠,不杀生害命,不邪淫,不说谎骗人,不恶口脏话,不挑拔是非,不淫秽无聊,不贪淫想入罪恶事。让身心清净,那实利益无边,常得地藏菩萨加持矣!若有昏沉愚笨者,若能真心真意,忏悔过去业障,让身心清净,十万分虔诚地供养地藏菩萨,以香、花、水果、素斋、衣料、宝贝等供养地藏菩萨,按上面的要求,不吃五辛,不杀、盗、邪淫、妄语、酒烟等,以清净善念,早晨沐手洗刷干净后上香礼拜,供养干净凉开水第一杯于佛龛前二十四小时,如此临入口时,转身向南方,闭目祈祷地藏菩萨加持,让自己身心清净,业障消除,智慧明了。如此虔诚无杂念,静心默祷,感觉自己十万分虔诚时,即便慢慢服下此圣水,服圣水后再礼拜谢菩萨加持之恩,若出门在外,即向南方问讯礼拜,更回向自己及所有众生皆消灾免难、吉祥安康,有同样病苦者皆得安乐(心大量大福报大)。注意用圣水前一定要闭目先万分虔诚的祈祷地藏菩萨加持,用的时候一定要虔诚的念地藏菩萨圣号或地藏菩萨灭罪真言。一定要吃素忌荤腥,不杀、盗、邪淫、妄语、酒等,一心一意至诚恳切,如此则感应不可思议。如果三年至五年如此努力修行、持诵《地藏经》、礼拜念赞地藏王菩萨,将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佛基础,将受益无穷,实践者自然能深刻体会。若能经常多喝水多拜地藏王菩萨,则功德不可思议,每天能一次或两次,如此坚持几年不断,或外出也不断的持圣号,每次礼拜不能着急,不能为了任务似的作样子,应万分虔诚,真心实意,在不影响别人也不被影响的时候,专心致意的礼拜即可。每一次不计数目,拜到有微汗出、背发热即可回向,让自己乃至一切众生皆蒙菩萨加持,离苦得乐。但不要拜的太累过度,重在质量,经常性的恒心、诚心,如此将受益无量。如此真心,三、五年乃至一生那将是不可思议的功德矣!如果在这基础上更学佛、念佛,发出离心、菩提心,以强烈正念求了生死、往生净土,那必满大愿矣!总之,地藏王菩萨威神愿力能让一切断恶修

善的佛弟子们遂心如意,让命根有者消障、离恶缘、增长诸福慧;让命根尽者灭罪增福、往生善处,乃至求愿往生净土皆如愿。阿弥陀佛!

解脱道

八正道:

正见:1.四圣谛; 2.业果;3.无常、无我、涅槃。

正志:1.舍弃;2.慈悲。

正语:不说谎、挑拨中伤、讲粗话、闲聊。

正业:不杀害有情众生,未经允许不拿取,不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正命:不从事会伤害众生的谋生方式。

正勤:避免贪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