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华严经》连载203

2023-12-06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203:《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解无为法,名为沙门。——《四十二章经》

【醍醐】

上节课,我们提到文殊师利菩萨讲完法之后要走,善财童子追着他真诚地讲了个偈颂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就好像大象之王一样缓缓地回过头,看到了善财童子,赞美善财童子说:善哉!善哉!难得啊善男子,你已经发起了成正觉之心了,而且你是这样地想要亲近善知识,请问菩萨行,修习菩萨道。

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文殊菩萨说:善男子,你要知道亲近供养善知识是具备一切智的最初因缘(大家如果想要成佛,想要具备佛一样的一切智,一定要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是故于此勿生疲厌」,在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生起疲惫心和厌倦心。

【醍醐】

所以说明师指路非常重要。这个「明师」是善知识的意思,明心见性了,明理了,不会给你指错路了。要亲近这样的善知识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广为我说,

善财童子就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希望伟大的圣者文殊师利菩萨,您给我详细地讲一讲,

菩萨应云何学菩萨行?应云何修菩萨行?应云何趣菩萨行?应云何行菩萨行?应云何净菩萨行?应云何入菩萨行?应云何成就菩萨行?应云何随顺菩萨行?应云何忆念菩萨行?应云何增广菩萨行?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醍醐】

我们看一下,这个小小的善财童子问的问题,直接问的就是关于菩萨行方面的问题,到最后问怎样圆满普贤行?人小心量很大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就给善财童子讲了一个偈颂:

【善哉功德藏,能来至我所,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

这里文殊菩萨赞美善财童子说:善哉!伟大的善财童子,你是功德之藏。

《华严经》前面赞美菩萨摩诃萨是无量功德之藏。这里就等于告诉我们,善财童子其实是菩萨摩诃萨,具备无量大的心,他是无量功德之藏。

他能够来到文殊菩萨这里,「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非常难得!

【已发广大愿,除灭众生苦,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文殊菩萨说:善财童子,你已经发起了广大之愿,想要除灭众生的苦难,你普遍地为所有世间,修行菩萨之行(不是为自己修菩萨行,是为了世间的众生,为了众生离苦得乐,才修菩萨行的)。

【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则具普贤道,一切无能坏。】

如果有哪位菩萨不厌倦生死的苦难,他愿意到轮回生死中来度众生,他就具备了普贤菩萨的精神了,一切无能障碍他,无能破坏他。

这里一方面赞美菩萨,另一方面也在赞美善财童子,告诉我们,善财童子已经具备了普贤之道,他是菩萨再来,他不厌患生死,所以回来了。

【福光福威力,福处福净海;汝为诸众生,愿修普贤行。】

文殊菩萨赞美善财童子说:你是无量福光之具,你具备无量福德和大威力,你生在福地(入胎的时候,家里就呈现种种瑞相,到处都是珍宝),你具备福德清净之海(你本身就是福德清净之海);你能够为所有众生愿意修普贤之行,非常难得!

【汝见无边际,十方一切佛,皆悉听闻法,受持不忘失。】

文殊菩萨说:善财童子,你曾经见过无边际的,十方世界的一切佛,(前面的经文中提到,善财童子供养了诸佛,这里告诉我们,善财童子曾经见过无边际的十方一切佛),而且在一切佛所在的地方都听佛讲法,而且「受持不忘失」。

听到佛讲法,都记住了、消化了、吸收了,这叫受持而不忘失。而且「受」是说我消化、吸收了,没忘,这是受;「持」,是我行出来,行的就是佛法。善财童子已经见过十方一切佛,听闻一切佛讲法,供养一切佛,而且「受持佛法不忘失」,非常关键!

汝于十方界,普见无量佛,成就诸愿海,具足菩萨行。

文殊菩萨告诉我们,善财童子已经在十方世界普遍地见到无量佛,成就了诸愿之海,具足了菩萨之行。

【醍醐】

善财童子追着文殊菩萨问菩萨行,而实际上自己早已具足了菩萨行,他的发问完全是为了利益所有众生

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随导师学,当成一切智。

文殊师利菩萨说:如果想入到诸佛的方便之海,安住于佛的菩提(最高觉悟)的话,一定要随着导师而学,这样才能成就一切智。

在《大藏经》中佛陀对阿难讲,善知识在一个人成就的道路上起着百分之百的作用,不是说起着一半的作用,或者四分之三的作用,或者是多少的作用,是起着百分之百的作用——明师指路!

我们深入经藏就是直接学习诸佛如来的开示,释迦佛也是继承了诸佛如来的教导的,我们要好好地随着导师而学,学以致用,要像善财童子一样能「受」、能「持」,这样才能够具备一切智。

深入经藏不只是学文字相,大家了解,学的经多了就知道,不是只学文字相,不是堆叠知见,关键还是在于应用。

汝遍一切刹,微尘等诸劫,修行普贤行,成就菩提道。

这个地方文殊师利菩萨又告诉我们:善财童子曾经用了多长时间呢?用了遍一切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的)劫数,在修行普贤之行,而且善财童子已经成就了菩提之道了(他用了无量劫修普贤行,早已经成就了菩提之道了)。

【汝于无量刹,无边诸劫海,修行普贤行,成满诸大愿。】

文殊菩萨说:用了无量久的时间,在无量的世界,无边诸劫之海,修行普贤之行,成就圆满了所有大愿。

【醍醐】

善财童子至少至少是菩萨摩诃萨再来,但是看说「修行普贤行,成满诸大愿」,那简直成佛了,甚至是佛再来,又来化导众生

【此无量众生,闻汝愿欢喜,皆发菩提意,愿学普贤乘。】

无量众生听到了善财童子的发愿,都会心生欢喜,就随着善财童子发起了菩提心、菩提意了,愿学普贤之乘。

萨摩诃萨

修到最高处就是普贤之行,普贤之愿,普贤之乘。因为普贤菩萨就是诸佛如来慈悲的化身,有的时候就简直是毗卢遮那法身佛的另一个象征。

我们非常熟知的四大菩萨---文殊、观音、地藏、普贤,很多人不太了解普贤菩萨,因为普贤菩萨的境界太深不可测了,一般人见不到。我们提到普贤菩萨,就说他有普贤的十大行愿,他是大行的象征,但是学了《华严经》就知道,普贤其实是佛的象征,而且始终陪伴众生,又始终非常低调。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

接下来,文殊师利菩萨说完前面的偈颂之后就告诉善财童子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太难得了。

【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求菩萨行,倍更为难。】

善男子,要是有众生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起成正觉之心,这件事真的是非常难得;如果说发了菩提心,还能够求菩萨行(就想要去请教一下,菩萨到底该怎么做),那这个事情就更加难得了。

发心甚难,求菩萨行更加难得。有的人发心是发了,不想知道菩萨怎么做,有点懒惰,就随顺着凡夫的业习而行。但是,善财童子以身示法,告诉大家发了心还要去了解一下菩萨怎么做,而且还要这样去做,最后修普贤行。这整个的路线非常的清晰,善财童子就告诉我们了。

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伟大的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谁要是想要证得佛一样的一切智智,一定要求真善知识来指引你(再一次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

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文殊师利菩萨说:善男子,你们去寻找善知识千万不要生起疲惫和懈怠之心(找了半天没找到就放弃了,千万不要!要不知疲惫、不知懈怠地去寻找你的善知识),「见善知识勿生厌足」,想要去亲眼见到你的善知识,去亲近他,不要生起厌倦和满足。

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

如果你确认了这个人是善知识,百般地观察和思量,确定了这个人真的是善知识,而且很适合我,他的教法适合我,那么就要随顺善知识的教法。

一定要听话,他让你听课,你就听课,让你念佛,你就念佛,让你观想,让你画佛像,你也听,照做,让你打坐,你就打坐,要随顺善知识的教诲,不然他说一套,你做一套,等于没有这个善知识,还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如果这个善知识非常圆融的话,他可能在讲法的过程中,或者在平常的行为中有种种的方便。比如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到贪财的以财去诱导这个众生,慢慢地把他引向佛法;见到好色的,以色去诱导这个众生,慢慢地把他引向佛法……了解众生的弱点和喜好,也了解众生的根性,方便地进行教化。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陪伴着善知识,发现善知识怎么一会儿这样讲话,一会儿那样讲话,或者说善知识做这个事情怎么好像贪财一样,做那个事情好像好色一样?

你不要随意地去观善知识的过失,因为你没有达到他的境界,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只有佛才真的懂佛,只有当你和你的善知识完全等同(见地、证量完全等同),你才能理解他,在你不理解的时候有一些行为你觉得奇怪,也不要认为是过失,你要好好地加倍用功去修行,你修到某种程度你就理解了。

善知识可能有无量的善巧方便,你不要随意地去下判断,因为这个判断可能不准,影响了你对善知识的看法,之后他再讲法,你也听不进去了,甚至心生疑惑和诽谤,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接下来,文殊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在这个地方向南走,有一个国土叫胜乐国土,胜乐国土有座山叫妙峰山;在妙峰山里面有一个比丘叫德云比丘,你可以找到德云比丘去问一下,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快速地得圆满?德云比丘会给你讲得非常清楚。

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文殊师利菩萨非常地无私,没有说这个弟子非常崇敬我,来找到我向我请教问题,我觉得我什么都可以教他,就笼络住他的心,不要让他找别人去学习了,文殊菩萨没有这样做。文殊菩萨说:南边那个地方有个德云比丘,你问的问题他会很好地回答你,你去找他。

为什么去指向别处,没有自己去教呢?

第一、可能是文殊师利菩萨感觉德云比丘在这方面比自己更了解。

第二、想要看看善财童子是不是真的能够求善知识,不生疲惫、懈怠,不惧艰难、困苦,去寻找自己的善知识。

第三、德云比丘在与善财童子的因缘方面可能比较特殊,可能就在这一个点上很擅长去教化善财童子(可能累世以来在关于修菩萨行方面、圆满普贤行方面,就非常了知,而且善于教化善财童子)。甚至说过去世就在这相关的佛法方面教化过善财童子。

所以,文殊师利菩萨就让善财童子去找德云比丘去了。

【尔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头顶礼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

善财童子听完文殊师利菩萨的话之后,他的表现不是垂头丧气,不是疑惑不解,而是欢喜踊跃。这表现了善财童子非常信奉文殊师利菩萨的话,能够随顺他的教诲,文殊师利菩萨说你找谁,他就听话照做,还很欢喜踊跃。

善财童子此时又表示出了对于文殊菩萨的感恩,「头顶礼足」,用自己尊贵的头去顶礼文殊师利菩萨的脚。我们看菩萨摩诃萨入到相的世界,入戏入得多么真,明明是佛菩萨再来,善财童子却依然对文殊菩萨进行「礼足」这样的一种表示虔诚心的仪式。而且还绕文殊菩萨绕了无数圈,殷勤地瞻仰文殊菩萨,悲泣地流泪(感动,感恩)。

辞退南行,向胜乐国,登妙峰山,于其山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求觅,渴仰欲见德云比丘。】

之后,就向文殊菩萨告辞,退下了,向南走来到了胜乐国,登上了妙峰山。在这个妙峰山的山顶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地观察寻找,非常渴望拜见德云比丘。

【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

善财童子来到了这里之后,在山上找了几天?找了七天。各位师兄,我们去找善知识会有这样的心吗?说去哪儿哪儿找善知识,找了七天!

终于看到德云比丘在别的山上,步履非常缓慢地在经行。

「经行」指在一个地方,可能边念佛或者边诵经来回地走,或者是绕圈走,或者是来回地走

【见已往诣,顶礼其足,右绕三匝,于前而住,作如是言:

善财童子见到了德云比丘,就赶快去拜见,「顶礼其足」,去了之后先用自己尊贵的头去顶礼德云比丘的脚,然后向右绕着德云比丘绕了三圈之后,在德云比丘面前安住,就这样说: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

(先向德云比丘介绍自己,说:)伟大的圣者,我确实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菩萨应该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行?乃至云何于普贤行快速得圆满?

【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垂慈,为我宣说:云何菩萨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听说圣者非常擅长在这方面去诱导、教诲,唯愿您垂下您的慈悲,为我宣说:「云何菩萨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时,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请问诸菩萨行。】

这个时候,德云比丘告诉善财童子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非常好、非常难得!),而且你还能够来请问诸菩萨之行。

【如是之事,难中之难,所谓:求菩萨行,求菩萨境界,求菩萨出离道,求菩萨清净道,求菩萨清净广大心,求菩萨成就神通,求菩萨示现解脱门,求菩萨示现世间所作业,求菩萨随顺众生心,求菩萨生死涅槃门,求菩萨观察有为、无为心无所著。】

这一切,你竟然想要了知,真的是难中之难,非常难得呀!

【醍醐】

德云比丘一看善财童子来找自己了,先赞美善财童子,之后也大概地介绍了一下自己,说:

【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观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佛,】

善男子,我已经证得了自在决定解脱之力(理解之力),我信心清净、明眼洞彻,智慧光照耀,可以普观一切境界,我已经离开了一切障,可以善巧观察,普眼明彻,我已具备清净之行,可以参拜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我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我可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我经常地见到一切十方诸佛。

【所谓: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那由他亿佛、百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佛,】

比如说:见到东方的一尊佛、两尊佛、十尊佛、百尊佛、千尊佛、百千尊佛、亿尊佛、百亿尊佛、千亿尊佛、百千亿尊佛、那由他亿佛,百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佛。

【乃至见阎浮提微尘数佛、四天下微尘数佛、千世界微尘数佛、二千世界微尘数佛、三千世界微尘数佛、佛刹微尘数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德云比丘说,他能够见到东方的无量佛,甚至说像阎浮提(这个大陆)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无数)的佛、甚至像四天下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无数)的佛、甚至像千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无数)的佛、或者是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佛刹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无数)的佛,甚至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无数)的佛(德云比丘都能见到)……这才仅仅是东方的无量佛而已,他还能够见到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一切处的无量无量(无数)的佛。

【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边照耀、种种国土、种种寿命,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种种成正觉门,于大众中而师子吼。】

每一个方位中所有诸佛的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边照耀、种种国土、种种寿命,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的种种成正觉之门,于大众中作狮子吼的样子。这一切、一切、一切,德云比丘都能见到。

现在,我们有的师兄都能够见到一个佛国、两个佛国,见到一尊佛、两尊佛,但是跟德云比丘比一比,还差很远的距离,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德云比丘能够见到十方世界的一切佛,无量、无量、无量佛。

所以说,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菩萨的指点下来拜见德云比丘的时候,德云比丘很无私地告诉了善财童子自己的境界、自己的证量、自己目前的情况。

每一位善知识在教化弟子的时候,我们知道,在其他的维度,都有很多众生来听法,德云比丘一方面是给善财童子讲,一方面其实也在利益无量的所有众生。

而伟大的德云比丘,他的境界已「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观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你见了佛之后得到了什么?你是不是能够「受」而「持」诸佛正法,这个也很关键。你是恭敬了、供养了,你得到了什么?

德云比丘常见一切十方诸佛,能够见到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为什么?如果你的境界不是佛,你能见到这么多佛吗?如果能见一切佛,那证明心量等同于虚空法界了。所以,很显然德云比丘也是佛再来啊!

而且他了解每个方位所有诸佛的「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边照耀、种种国土、种种寿命,这诸佛如来随着众生的种种心乐」,示现的种种成正觉之门,在大众中怎样作狮子吼的,他完全了解。

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修了多少年,如果自以为良好,那么,你问问自己,你能见哪个佛?哪些佛?你能见到什么场景?

无上甚深华严经,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证如来真实境

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愿所有众生不要得少为足

一定以《华严经》为佛镜,经常自照、自观

起惭愧心、大精进勇猛心、信解不退心

愿所有众生速证无上正等正觉

更新于:9个月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