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七支”的七供碗
依照传统,每天清晨要将七只供碗摆放在佛龛上的三宝物前面,但位置稍低。七供碗一般是用黄铜、青铜或银制成,直径大 约三、四英寸。碗上常有金银镶嵌的凿花吉祥图案。七供碗代表着七支[1]为:1)敬礼支;2)供养支;3)忏悔支;4)随喜支;5)请转法轮支;6)请住世支(请不涅槃);7)回向支(回向一切善事)。
在将七供碗放在佛坛之前,要在每只洁净碗里倒上一点水。作为初供,这可以确保供碗不空。在置放之前,要用左手拿着叠摞在一起的洁净供碗,同时口默诵om a hum为其加持。在顶碗中加入少量新鲜水,顶碗中流下来的水注入第二只碗中,然后,将第二只碗摆放在佛龛前。这个过程往返重复直到七只碗从左至右排成一排。每只供碗间仅有一颗青稞大小的距离。供碗相互碰撞是个凶兆,表明有人会因此变得精神恍惚;间隔过大也是凶兆,表明有人将与其大师分手。
注入供碗的新鲜水被画成倾流而下,宛若从盛水容器口流出的青稞粒。这暗示着倾倒出的水开始时稀少或流得缓慢,但到中间时段,水流开始增大或流得较急,而到最后,水流逐渐变成一条狭长的溪流。供碗中的水逐渐满溢,距碗口仅差一个青稞粒的高度。人们认为,水漫过碗口会造成道德伤害,水面过低则表明经济上的衰败。人们不应在供碗上方呼气,因为这会污染敬献给众神的供物。
七供碗也可以排成七供物。人们以尊崇的方式将它们敬献给众神。在古印度,人们也以这种方式迎候贵客临门。第一只供碗盛着洁净的饮用水和漱口水。第二只供碗中是濯足水,因为在印度的传统习俗中,人们要洗净双足,赤脚跨过门槛。第三只供碗盛满鲜花,代表印度的一种习俗,即:向男宾敬献项圈或花环,向女宾敬献作为头饰的小花环。第四只供碗内有一炷香,用以吸引众神和乾达婆并使它们感到令人愉悦的气味。第五只供碗中有一盏油灯或酥油灯,代表智慧顿悟之光。第六只供碗内盛有玫瑰水或香料水,能使人面部和胸部感到舒适。第七只供碗盛着献给嘉宾的美味佳肴。戴式的食品供物通常是一个红色或白色的锥状朵玛,是用青稞粉、染料和酥油制成的。
传统上,第八种音乐供品也在供物之列,常被画成琵琶、笛子、铙钹、海螺后手鼓[2]。这些音乐供品十分常见,因此很少与七供物画在一起。在为某些仪礼进行安排时,有可能把前两只供碗合二为一。手鼓或小海螺放在第七只供碗里,代表乐器供品。对这八只供碗进行描述时,应与坛城中八大供养天女相符。此时,第三、四、五、六只供碗代表四小天女:供花天女、熏香天女、掌灯天女和涂香天女,而两端的两对供碗代表四大天女:歌咏天女、蹈踊天女、花蔓天女、舞蹈天女[3]。
一旦供物摆放妥当,要在净水瓶中蘸一下拘沙草,然后用它在供物上滴洒为供物加持。与此同时,诵念三遍或七遍om a hum。在一天结束之时或静修期,要把供物搬下佛坛。供碗中的水也倒入一个容器里,然后把水、鲜花和食品供物一起抛洒在自然环境中,供过往的动物或饥肠辘辘的精灵食用。最后把七供碗清洁干净,倒扣摆放,以备明日或静修期再次使用。
水供还有另一种水施仪式。在这个仪式中,用一个朵玛盘架[4]来抚慰龙神和某类神灵。这套水供器皿共包括四种金属器物:1)带嘴的小浅壶;2)大碗;3)支在大碗里的三脚架;4)架在三脚架上的小扁碗。一小尊龙神像或财神像放在这个更小的扁碗上。此时,要将水不断倒入在净化仪式或增长仪式中使用的佛像和小碗上。
[1] 梵文:saptanga,藏文:yan-lag-bdun-pa,七支,修学佛法时加行七法:1)敬礼支;2)供养支;3)忏悔支;4)随喜支;5)请转法轮支;6)请住世支(请不涅槃);7)回向支(回向一切善事)。
[2] 梵文:damaru;藏文:da-ma-ru,达玛茹,手鼓。打击乐器,俗称拨浪鼓,两面鼓,体形较小,系束皮绳、彩带等饰物。寺院中作为法器,外体多涂棕黄色,鼓面多涂绿色。演奏时用中指、无名指、小指击鼓。
[3] 八大供养天女有多种说法,另外的说法为:1)供水天女;2)濯足天女;3)供花天女;4)熏香天女;5)掌灯天女;6)涂香天女;7)供食天女;8)音乐天女。或1)蹈踊天女;2)花蔓天女;3)歌咏天女;4)舞蹈天女;5)供花天女;6)熏香天女;7)掌灯天女;8)涂香天女。
[4] 藏文:chu-gtor-chos,朵玛盘架,祭祀施食所用的特种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