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郑育能:如何获得命好又会读书的小宝宝 二

2023-07-04

郑育能:如何获得命好又会读书的小宝宝 二

四、落实佛法生活化的一些辅助观念

当一个初学者有好体验发生时,除了要更注意随缘行善、布施、戒杀、放生等之外,必须努力持戒来警惕

自己,以免误入歧途。实际上,这种舒服觉受是一种会随著时间增长而改变的‘坏苦’之表征(注:类似

开始吃美食时觉得很好吃,但在吃饱后仍继续吃则会愈来愈难受),所以这阶段的时间并不能维持长久。

若以此当作指标,会容易在以后陷入紧张状态,变得对自己愈来愈没信心(下文再回过来谈)。若达到此

一程度,能努力遵守戒律的指引(注:我们初学者很难将戒律守护得完美,常常会犯戒,只要不是故意去

犯,又时时警惕自己,并每天早晚忏悔,即可称为努力守戒),保持最初的发心,不计较身心觉受之好坏

,日久之后,将可稳定地提升个人的品质,而大幅度的增加招引有福且会念书的后代之可能性。

多年前笔者聆听普力上师的一套录音带:‘大乘起信论讲记’之开示,其中提到一个相当有价值的观念,

让笔者对为何需要修持‘忍辱波罗蜜’和‘精进波罗蜜’产生很大的兴趣。上师提到,从贤位菩萨到圣位

菩萨有极为明确的次地,即是四加行地,但在任何一阶段(注:在成佛之前我们至少有五十二个阶段要面

对),其实也是有类似四加行地的关卡,尤其是其中的‘忍地’之障碍更是一定会出现(注:大多数经、

论、以及天台宗的叙述和此种说法虽不尽相同,但也主张任何阶段都会有不同方式的障碍,修行时必须安

住于原修持法门并怡然面对各种障碍才能成就。天台宗之藏教更有在四加行地中绝对不能懈怠的严格规定

:在暖地和顶地若不再修行,可能会变成一阐提人或者犯五逆罪。为了方便,以下迳以‘修行障碍’称之

)。其原因是努力修行的结果,最终目的是从轮回中解脱,若一路顺利成行,那累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岂不

是要债无门?所以在时机成熟时业境会现前,使我们不易成就。这是因果的必然现象,除了佛菩萨示现的

修行者,凡夫是很难避开这种障碍的。以适合我们初学者的方式来说:我们开始修某种法门后,会慢慢的

得心应手,当方法得力后会使我们觉得法喜充满(注:这两个阶段相当于前面所说的有好体验及舒服觉受

的时期)。对大多数人来说,随后逐渐不能再得力,而且生活中会出现许多障碍。只有在我们以不舍本愿

、不计成败、放松身心的态度及方式去面对,不断地用同一方法努力,在因缘成熟时,产生与‘诸法空相

、无差别相’少分相应的心行,将得失心放下,不以修行觉受之好坏来看待自己,自然而然地将此当做日

常生活的一部份,才能超越种种障碍的困境,而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修行。

一般人进入修行障碍有几种迹象:1、修行得力一段时期后,经常产生许多障碍,使自已有借口可以不修

,或者不易提起心力来修行;2、修行变成不得力,或只是偶尔得力,最常出现的是对修行的无力感;3、

容易发脾气或不自觉地做不想做的错事,之后又后悔半天;4、不断的重覆犯同样的错而无法自主;5、经

常有许许多多的妄念,很难去降伏,平常也不容易专心做事或修行;6、自己和亲友容易有大、小挫折发

生;7、偶尔有几天修行得力,便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的欣喜若狂,自认为已经渡过修行障碍的阶段,产

生贡高我慢的心理,以致很快的又失去得力的感觉;8、比起未修行前变得更固执,同时也因为较紧张而

不会应变,会感觉自己越来越笨;9、旁人会觉得我们心口不一,变得比以前不慈悲,但我们毫不自觉;

(注:以上这些都是身心无法放松的现象);10、长久未能有所突破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若太大,可能产生

补偿心理,喜好谈论自己很难做到的修行方法、未曾达到的体验、或者未能如实体会的佛法等等(注:古

德称此种现象为狂慧,最有效的对治方法是禁语)。这些迹象虽不会全部同时发生,但至少也有二、三项

同时或交替地困扰著我们,因此极难有效地对治之。(注一: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常久的陷在修行障碍

之中,极少数有福报的再来人不会受此报,犹如世尊住世时,有多位罗汉但闻世尊说‘善来比丘’之声,

即须发自落、袈裟及身,迅速成道,是诸大菩萨现比丘身,助世尊度化众生;注二:有智慧有福报的人,

若能以至诚恳切之心,勤修念佛法门及净业三福,也能避开此一障碍,横超三界,临终时心不颠倒的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注三:长久陷在修行障碍未能有所突破的人,若兼修念佛法门(或者原本就专修净土法门

),平日也勤修净业三福,当因缘与福报具足时,除了在临终前会遇到善知识开示或者碰到好因缘,使其

发出至诚垦切心,排除万难专心念佛,也会感得莲友助念,最后蒙佛菩萨接引往生西方;注四:未求生净

土的行者,若勤修净业三福,又努力如实修行,也能像广钦老和尚所说的再生为人,下一世继续修行。

注五:佛说阿弥陀经上有一段话:‘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

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

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请注意,世尊并未说在证到一心不乱之后

,还要再有一心不乱的体验,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其条件只是需要在临命终时保持心不颠倒,即可到西方

极乐世界。这一段话明确的指出,有好体验之后,只要继续修,即使有障碍出现,不会减损其功德。因此

不论修习那一种法门,只要时时提起初发心、放松身心地修行,以及随缘培福、修福,不需畏惧修行障碍

。)

初次进入修行障碍的过程如下:开始修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有很好的修行体验,身心也常在舒畅状态,则

会启发勇猛心而更努力修行,其后逐渐进入高峰期。再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心思逐日变微细和敏锐,开

始逐渐发现修行时的好体验和觉受,实际上还包含极多微细的烦恼和不舒服。当心思变更细腻敏锐以后,

身心会对这些烦恼产生过敏现象,对舒服觉受反而变成钝感。在最初修行时毫不以为意的烦恼、痛苦、障

碍等,逐日变成越来越无法忍受,所以修行慢慢不容易得力。日常生活的时段,也越来越容易和以前没有

注意到的恶劣因素相应,而造成身心不容易放轻松的逆境。不论是出家努力修行或将绝大多数时间用来在

家修行的人来说,随后都很可能陷入紧张状态,而出现越来越明显的障碍(注:也就是坏苦现前的表征)

。对于努力持戒的人来说,虽然会因为心智变脆弱,而比较不容易守得住戒律,但戒法包括忏悔法,在忏

悔后能以另一种心态看待修行障碍,故不会轻易的产生退心。对一般没有持戒的人来说,有时只会让自己

沮丧。但在运气差的时候,由于不能如实的了解佛法,以致这种紧张状态可能诱发补偿心理,不是到处找

高人求药方,就是找高僧灌顶加持。有少部份人则会变成喜好神通(注一:此时会有许多的神秘经验出现

,也可能突然具有某些神通。但变成这种状态,对智慧而言不但不能相应,也会变成喜好此种很难放下的

神秘经验,不易提起精进修行的心,因此不为许多高僧大德所认同;注二:经常变换新法门、找高人加持

是一种对修行‘没有信心’的表征,因此反而不易和有福慧的人起共鸣。对于喜好神通感应的人,除非是

有特殊因缘来报恩,有福报有定力的众生通常会觉得吵杂不清净,而较不喜欢来结缘)。因此,对初学的

我们来说,除了应该受五戒之外,决不可以将修行有好觉受、好体验当做目标,也就是要有金刚经的‘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基本信念,以务实的态度来面对障碍。

除了有大决心和大毅力的修行人(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一般人不易在一辈子中超越一个阶段以上的

‘修行障碍’。此一阶段到底要多久,每每因人而异,平常人需要极多世才能超越(注:实际上出生为人

的每一世,都可能有机会,就看我们有没有决心与是否真正了解佛法)。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我们还有‘

到底还要多久’的心态存在时,那就还需要好久好久的无量时间。若我们无法面对修行的障碍,而改修其

它法门,则一定是从头来,再重覆以前的过程,慢慢的进展,很久很久之后,才又回到必须实质上面对的

‘修行障碍’。很多人不以无上的坚忍心和毅力来面对此一关卡,反而怀疑所用的法门是不是不适合自己

,轻易的改修其他法门,如此三心两意,极可能导致一辈子努力修行而无法成就。也有更多人因此怀疑自

己福报不够,不是找人加持希图仰仗外力来突破自己的障碍(注:这绝对是毫无指望,好比自己饿了请别

人帮忙吃,当然不可能会饱),就是自暴自弃的放弃修行,而回复常人的生活,那真是渐行渐远了(注一

:俗话说:学佛最可贵的是发长远心而不是勇猛心;注二:初发心时努力修行者,若急于求得明显的成果

,将会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退心;注三:俗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示现,他从年青出家努力修行。在五

十几岁时写的文章中还可见到赞叹谛闲法师证到一心不乱的片段,一直到六十几岁的著作中才不再见到。

有人因此推断他老人家花了数十年功夫,努力念佛修行才证到一心不乱。若我们自认没有大势至菩萨化身

的深厚根基,则修行时决不可有急于求证的心态)。

以上的讨论显示一个事实,进入修行障碍阶段后,表面上退步了,实质上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因此不要被

表象所蒙蔽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种障碍是一种偿还过去业债的必经过程,若我们能够依据忍辱的原

则,安然地面对它,继续修行,则相当于在修行忍辱和精进波罗蜜,自然会得到护法善神的慈悲加被,转

成为‘重罪轻报’,冥冥之中飞快地进步。所以古来所有高僧大德都鼓励我们,不要计较成败,不畏惧困

难障碍,且常用‘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法语来警策和勉励我们努力、精进的修持。在面

对此阶段的诸多不顺利时,好比是冤亲债主堵在门外大声喧扰。若是产生退心,或者改修其它法门,如同

我们毫无还债诚意地虚与委蛇,当下容易惹恼他们,使我们更不顺利。即使一时逃得过,过去所欠的业债

仍未偿还,债主会积极的寻找,使我们极难逃脱,被找到后更需要加上利息才能还清。最可怕的是,一旦

产生退心,可能在因缘际会之下引发旧债新债一起现前,使我们忘记修行,回归常人浑浑噩噩地渡过一生

,以致长久陷落在轮回之中,不易出脱。

我们会长久地陷在‘修行障碍’之中,很难出脱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办法打心底起,真诚地发出

具有广大心量的慈悲心(注:指具有智慧)来对待众生。去年一位女居士来电和笔者谈她的遭遇,提到她

被人开车撞成重伤,而肇事的人毫无悔意且拒绝补偿她。由于家人需要照顾她,无法外出工作,使原本不

甚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她也提到自己很爱持大悲咒,常常回向给需要帮助的人。当时她一方面很气恼肇

事者,一方面也希望他能良心发现。可是这种气恼和期待的反应,和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所叙述

之大悲咒的意义不相应,绝大多数的正统宗教的教诲也都告诉我们,不应该这样想。基督教、天主教的教

义提到:‘只有神才能处罚人,我们只能原谅敌人,甚至于反过来爱敌人,求神解救敌人’,很多其他宗

教也有此种以德报怨,反过来爱对不起、害我们的坏人之思想。佛教对于慈悲心的看法是:假若我们无法

原谅加害我们的人,那就是落在分别执著的嗔恨心之中,无法启发本具的慈悲心,当然会长久的陷在障碍

之中。若我们不常常回光返照,依据忍辱波罗蜜中的一个原则——‘以慈悲心接受逆境、以忍辱心面对当

下的侮辱、以具无限智慧的爱心对待对方’,以提升自己,则无法将嗔恨心逐渐消除。若妄想借由改变修

行法门来求得突破,那更是缘木求鱼了。另外,人间福报、法鼓杂志、慈济功德会以及许多慈善团体的会

讯里,记载著许多师兄、师姐的心得分享,提到了依据慈悲心对待伤害她们的人,而得到真正的自我提升

(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那对在加拿大受害的姊妹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亲爱的读者,这种慈

悲大爱,经常发生在我们周遭,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做到的,而不是只有经典上的圣人才能够

第二种障碍是未能发出大愿心、未常存感恩心、惭愧心和忏悔心等。我们能够在这世界上活下去,是因为

有许多的众生,实质上成就我们的善因缘。例如晚上能开灯照明看东西,是因有人发现交流电,发明电灯

、日光灯等。实际上,要使一个发电厂正常运转,全国的输配电路随时时正常送电,都需要有许多人工作

才能维持。此外,也需有无数人开车送货、开店卖东西,我们才能将坏的灯换成新的灯等等,几乎每一样

东西都是许多因缘来成就我们。又例如我们以为不值钱的氧气,也是无数植物的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无尽宝

藏。假使我们享受一切成就我们的因缘,而不生起一丝丝的感恩心,这种忘恩负义的心理,怎么不会迅速

消耗我们的福报呢(注:佛法提到我们应该努力修行以报答四重恩:佛恩、父母师长恩、国家恩、众生恩

)?同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之下,没有尽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不知糟蹋了多少众生的心血,

也忘记要对一切有恩于我们的父母、师长、和亲友等生起感恩心。所以,若我们不常常生起惭愧忏悔心,

也是极为要不得的疏忽。想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回心转意,发起大愿心在未来努力成就自己,提升自己,

以回馈这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帮助我们的因缘。如何发出愿心呢?例如持诵地藏经或普门品后,我们可能

会被菩萨的大愿力所感动。在祈祷时若能和上帝、耶稣、圣母玛璃亚、或圣父、圣子、圣灵之一相应,身

心可以进入不可思议的状态。或者看一本书、听一则故事,深深受到其中感人故事的启发。碰到这类的机

会,就应该打铁趁热,要求自己每天的早晚课或祈祷之内容,用发大愿以提起自己心力。假若能够加上感

恩和惭愧忏悔,那么对提升自己的品质是有绝佳助益的。此外,有些宗教团体会举办感恩法会、忏悔礼拜

法会等,抽空去参加也是相当好的助缘。在开始做的一段时间内或许很难看出效果,请不要灰心不要计较

成果,不断去做,久而久之才会和忍辱相应而慢慢得到成效。

第三个障碍我们的原因是不能如实的了解佛法,被假我的种种表相所误导。世尊在许多经典中再三的强调

人人都是佛性具足,只因为妄想执著遮蔽我们的本具光明,而累生累劫随著业障在三界中轮回。根据研究

显示,一个精神绝佳的人在清醒时,实际上其头脑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息状态之中。而一个许多天

没有睡的人,在没有机会睡觉的状态下,也不会马上倒下,因为他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睁眼睡觉(注一:

此种休息时间是被切割成一小片段一小片段,均匀地散布在每一秒之中,由于我们的意识极为迟钝,故很

少有人能够发现此一事实。注二:失眠人的问题来自于‘担心自己会不会出问题’,其实只要有信心,自

我保护系统会照顾身体,适切地规划这种断续性的睡眠,使身心得以休息故不会有大问题)。虽然我们的

佛性只有在完全消融自我和法我、熄灭贪嗔痴、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时才会如实的显现(注:故古德说

‘智者无知,明照一切’),但在只有断绝语言文字的当下,仍会露出几分光明。我们在睡眠和前述的片

段式休息时,也有几丝和言语道断相应,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妙观察智’随时都在发挥少分的作用。最有

趣的例子是人人都有的经验:面对一个难题时,当下无法想出如何解决,但睡了一晚或一段日子之后,就

会有答案出现。这就是世尊诸多教诲中的一点:‘人人都有根本智,不待别人教导,可以自行明辨是非和

真理’。我们在学佛之初,应该要先学习以下的基本佛法常识:因果观、因缘论、戒定慧三学、四圣谛、

八正道、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六度、慈悲、与智慧等。有了大略的概念之

后,若能再经常作诵经、念佛、持咒、拜佛、打坐、或听闻开示等修行功课(注:当然应该追随一个正统

道场的高僧学习其修行法门,将之当作自己主要的修行方法),并且不计较成败,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则我们的根本智会不断的消化这些基础佛理,使妙观察智现行的时间越来越多,因而同伴会觉得我们越

来越有智慧,但我们却一无所知(注:自己若有所知就不是智慧,而是自大的现象)。换句话说,不论修

那一种法门,都需要以维持灵明常照的态度让心逐渐沉淀,以逐渐达到自然而然地以‘止观双运’的方式

来修持。虽然日久之后会因为坏苦现前,而有修行障碍出现,但那是进步而不是退步,所以要对佛陀的教

导有信心,相信自己会有成就。有许多人,对这一层道理虽然清楚,但不能放心也没有信心,见到高僧大

德、出家师父、或者相信是修得比自己好的人,很喜欢问东问西,希望能学到更有效的法门,或任何对自

己的修行有帮助的观念,而不知无上的宝藏是自己本有的妙观察智,它可以给我们真正有用的方法和观念

,所以很多人很难有成就(注:日本梦窗国师开悟偈之中有一段是‘多年掘地觅青天,添得重重膺碍物’

,正可反应出这种‘心外求法’方式的实质意义)。

实际上,我们在了解修行的原则和细节之后,修行变成是自己的事,在态度上要主动积极,常存初发心,

不依赖他人的帮忙,才能够在紧要关头不为坏苦现前的诸多不顺的假相所骗,了解这些是内心深处的假我

畏惧真我将会显现的反射动作。例如在打坐一段时间后,许多人会面临腿痛的障碍,被动的去面对它、或

者甚至想逃避它。若能够主动安详的观察它,一段时间后将可以了到:无法忍受的腿痛是久坐之后,因静

脉不通造成新陈代谢后的血液不易回流之不舒服觉受,经过神经送到脑部的讯号太多太急,脑部一时无法

及时反应的结果,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假我的表相。当我们一旦起了类似的观想之后,慢慢就能怡然地以第

三者的态度,观看假我怎么办、或观看此时假我千变万化的逃避行为。其后我们将逐渐不会再惧怕腿痛的

干扰,安心的使用方法,这才是如实地修持忍辱和精进波罗蜜,可以逐渐让我们的智慧实质地增长。我们

在听闻开示时,若一心想要学到某种妙法或好观念,那只会遮蔽我们本具的妙观察智,不能进一步消融自

我。诵经时想要了解经文的意义,或持咒打坐时想要有什么体验等等,也是无法如实地达到‘愿解如来真

实义’的目标。正确的方法是不起心动念地听开示、念佛、诵经、持咒、拜佛、打坐、瞑想等才是真修行

,才能逐步的穿越修行障碍。同理,见到我们认为已经修得很好的高僧、大德或居士,只需要静静的待在

其周遭,直视他的肢体语言、直听他的有言和无言开示,我们的心自然能够和他的智慧相应,找到我们需

要的答案,甚至得到他的真实加持。一旦我们开口或起心动念想要得到什么,我们能得到的就落入有相的

有限利益了。此外,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依据无我利他的原则,常常练习以若有若无和安心的方式去应

对进退(注:此时会自动放松身心,若还要兼顾有没有专心、是否放松身心、或者不要起心动念等,就不

能达到真正放松、专心、和不起心动念的目标),当下就是一种逐渐落实佛法生活化、随时随地修行的方

式。

有些人或多或少曾向自己提到:‘我没有做过坏事,我问心无愧’,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若真的人人

如此,为何社会风气如此败坏呢?我们脑中的意识流,从粗糙到微细的有极多层(注:只有最粗的几层属

于意识,其它都是潜意识),每个念头都是从最微细的一层开始发动,配合周遭的讯息和脑中的记忆,逐

层往粗意识层面发展。而上一层的每一组粗意识讯息都是由许多较细层的细意识讯息所组成,例如单纯的

痛感,实际上是由许多较细心念组成,每一个较细心念又由许多更细心念组成等等(注:另一种有系统的

说法是:从最微细心念生灭到粗糙妄念成串的发展过程,可用十二因缘法的次序来解说)。通常我们连粗

糙的心念都无法察觉到,更别提微细的心念了。从察觉心念的能力和速度来说,四果圣人阿罗汉称为后知

后觉,虽然在微细心念的生成过程中无法察觉之,但一个细念头生成之后,其它念头正要被牵引出来之际

,阿罗汉可以觉照到。而一般妄念(注:专指不是为了和周遭互动以维护生命所需的心念)之生成以及随

后的连锁发展,很像小偷偷东西一样,一旦被主人发现就不敢再继续偷犯,立刻中断更粗一层念头的生成

或不再连锁产生,再回头从微细心念开始随机地发展,因此阿罗汉不会为妄念所转。初果圣人须陀洹虽然

在更晚一些,才能觉照到念头已经生成,但其见惑已断,不会被念头之连锁生成所惑。由于其觉照力能够

在连锁相生过程中发挥察觉作用,以终止不需要的粗念头之产生,故须陀洹不与黑业相应,而称为初入圣

位之流。我们一般人的妙观察智被遮蔽住,对微细念头生成和随后连锁发展成为各层次的意识流的过程,

根本上是不知不觉,常常在粗的意识流进一步和周遭的人、事、地、物等产生种种连锁反应许久之后,才

能知道做了什么事,很少能够在事情刚发展的时候察觉到。最常见的是,生气时自己不晓得,气了一段时

间引起身体不舒服后才知道自己生气了,在这之前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通常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平常做

了多少错事,绝大部份无法觉知,这种情形就是地藏经所说的:‘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

是罪’。

现在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我们在看电视报纸等媒体报导一些无法认同的新闻时,常出现的心态是:‘这一

些人怎么会做这一类的恶业,他们真糟糕,一定会受到因果的制裁’。当许多人同时这样想时,做了这一

些恶事的人,会受到大众心力的影响一直往下沉迷,无法发觉自己错了而回心向善(类似俗语说的‘千夫

所指无疾而死’)。我们常常在无意中动了这一类的心念,不觉得这有什么关系。但这种念头实际上是我

们的习气,它就是将我们深深的绊在修行障碍中的无形黑色绳索。可怕的是,很多人都这样想时,社会风

气会不断的恶化,除了摧残我们之外,也使我们的下一代更难生存。理论上,我们应该在此时发出‘感谢

他们的行为提醒我们,要记得更努力修行,才不会轻易犯下同样的错误’的心,并期望他们能有好因缘促

使其回心转意。这种感恩坏人的心态,是一种修忍辱波罗蜜的心行,我们周遭会形成一股沛然不可抵御的

祥和气氛,除了无形中转化社会风气,也使自己种下顺利脱离修行障碍的善因缘。很多人这样想时,除了

做这些恶事的人会很快回心转意之外,我们的心力将能产生互相加持的作用,得到巨大的力量来消除黑业

绳索的拉扯。若我们能随时掌握到这一类心念之生灭,则可以轻易的脱离修行障碍。遗憾的是我们即使知

道这一层道理,但因为通常不知不觉,每次见到类似的事情时,还是身不由己的犯同一错误。从这一角度

来看,我们自然要常发慈悲心、常存感恩心、惭愧和忏悔心,多发大愿心,更需要长时间依照正法努力修

行,期望能够在变化气质之后,逐渐了然我们的心念起伏,智慧现前地做自己的主人,不被时时刻刻所累

积的黑业(不知不觉中所造)牵引向下沉沦,而有机会解开黑业绳索的纠葛,脱离修行的障碍。

对绝大多数的在家人来说,虽然很不容易当世修行成就,越过修行障碍的阶段进入下一阶段的修行,但要

达到变化气质的目标,则不会很困难。为了便于说明,本文暂且将障碍分成两个阶段来谈:初步阶段是在

专心修行时的障碍;后阶段则是日常生活中能否修行的障碍。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明显的两种阶段,有

人甚至在这前、后阶段之中,纠葛不清、反覆交替而迟迟未能突破,但这种分类法具有便于说明的好处。

从常理来看,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修行方式有诵经、持咒、拜佛、拜忏、打坐、经行、参禅、瞑想

等等。不论是那一种修行法,只要持续的时间久一点,就会因身心障碍出现,而进入修行障碍的初阶段(

注:这就是有色身就一定会有坏苦的无常观)。而这种持续时间有多长,和身体的习惯有关,例如经行时

身体在轻松状态下不断的动,要进入修行障碍阶段就得花上极长的时间(注:所以几乎所有的佛教道场在

共修时,都会包括经行或使用绕佛之念佛法)。相反的使用双盘的禅坐对一般人来说,和日常生活的姿势

有很大的不同,一、两个小时就会进入障碍初阶了。以一般人常用的诵经法来说明,例如笔者以慢步经行

姿态来持金刚经,持第一遍时的舒服觉受无话可说,但开始持第二遍时,偶尔会有杂念出现,持第三遍就

会逐渐浮出不耐烦心,持到第十遍以后,不但很不耐烦而且常常会忘记到底是在念那一段经文,需要翻开

经文来确认。相反的,当笔者在同样的时间内持不同的经典,则不太会有不耐烦心出现,除非身体不舒服

或体力不继。再者,若笔者以双盘的方式,单持一部金刚经,那在第五遍时就会极度不耐烦了。换不同经

典或持极长的经典,则可以捱到双腿剧痛出现后,才会有极度不耐烦心出现。综合这些讨论,建议读者从

不同修行方法之中安排合理的交替,以得到维持较长的舒服觉受时间为主要的修行法,来滋养自己长远地

精进修行的心力和体力,但也要每隔两、三天,至少用一次以单一法门快速进入初阶段障碍的方法,来挑

战极限、提升自己。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否持久,和身体的新陈代谢及修行内容是否不断变化有关。例如打坐时,身体

的姿势固定不动且某些部位受到压迫,充满了代谢废物的体液无法顺利回流,变成有毒状态,该部位为了

自救,当然往大脑送出求救讯号,要求变换姿势以利血液畅通,便于取得营养和氧气。若我们以心力强制

身体不动,无法得到养分和氧气的部位,会不断的送出求救讯息,而且愈来愈急切,使酸麻痛的感觉愈来

愈厉害。若将心维持在平稳状态还是使身体不动,则会出现和车祸受伤者血管断裂者同样的反应,脑部发

出信息要求无法得到养分和氧气的部位开始造新的微血管和淋巴管,此时会出现极度的剧痛现象。何时才

能变成不痛呢?当微血管长成为细小的血管时才算是气通而不痛了。只要有一两个星期懈怠不坐,新的微

血管或细血管会被吸收而完全消失,但, 下次要达到同一程度会难上许多。相反的,若腿一痛就摇动身体甚

至放腿,则一直会在外围绕啊绕的,打坐功夫不容易进步(注:有人提到,为什么一定要让腿痛呢?何不

改用其他轻松的法门?由于有许多人认同并赞叹苦行的好处,因此这是一种见仁见智的看法,笔者认为和

因缘有关)。

对于用来约制心的方法方面,我们的脑部第一次接收到新鲜的信号时,会老实的照单全收。但第二次以后

,就会故意忽略其中部份讯号,只挑一些自以为是的地方,和已经储存的记忆作比对以求了解。若重复同

样的讯号,脑部会忽视绝大部分的讯号,只检测其中的极小部分,除了不一定每次都作反应,并会插入愈

来愈多的其它讯号到意识中。在这时候,会发现妄念很多很杂,也会出现愈来愈严重的不耐烦心。当我们

诵经修行时,若重复同样的经文多次,当然无法在后面几次之中,专心而安详的将每一个字诵得清清楚楚

(注一:这就是深植在我们内心深处之假我的本来面目,是它为了使其‘善变、善忘、好逸恶劳、持续性

的妄想执著’等本质能够维持,以掩盖根本智慧,而发起的一种紧张反应。注二:近年来,高僧净空法师

推荐我们持大部经典如无量寿经等,使我们能够回头重复经文的时间拉得很长,就是为修念佛法门的行者

,开启一扇避开严重修行障碍的方便法门)。不论是无法忍受的打坐之腿痛或许多其他信号插入意识中,

都是属于进入初阶段的修行障碍。

若采用控制呼吸的打坐、诵经、念佛、持咒方法,使呼吸变慢,可以很快就有舒服的觉受出现。当您初次

参加道场的念佛共修、早晚课、或法会活动时,会发现有些人将气拉得很长,念了很长的句子或许多声的

佛号后,其声音都可以维持不断。在钦羡之余,您也可能跟著做。很短时间之后,确实察觉这样子念可以

很快就进入舒服的状态,所以经常如此念。这就是一般需要出声音的共修法会上,大部分人都将气拉得很

长的原因。有些人在禅坐时也喜欢应用这一种控制呼吸法,以求容易得到舒服觉受,或者使自己可以轻易

的接受腿痛的困扰(注:其实‘直观打坐时的腿部剧痛’也算是开发世间、出世间智慧的一种方式。如能

接受它,可以有三种可能:有机会觉照到微细心念的起伏,在当下得到深刻的体验;平常比较容易自动启

动觉照心;另外,在痛到极点的时候,由于自我保护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将身心系统暂时关闭,在当时若不

昏倒,会有一切都与我无关的神秘经验出现,这种体验虽然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但和‘顽空’多少有一

点相应,算是一种小突破,可以增强信心。因此禅宗之曹洞宗有些派别提倡只管打坐,就是要修行者不理

会舒服或腿痛的觉受。)。我们在紧急时,为了要迅速压制剧烈波动的情绪、或专心求佛菩萨慈悲加被,

将呼吸迅速变细变慢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此平常需要练习好这种控制呼吸的修行法。但这方法有缺点

,除非您是需要领众的维那,为了维持法会庄严,必须使带腔的声音愈长愈好,不得已之下,需要发‘但

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心,以牺牲自己服务大众,一般人不应以它为主要修行的方法。

其缺点之一是:控制呼吸是一种很强很粗的念头,不容易放下,也很难察觉比较微细的妄念,其伴随的舒

服觉受又会掩盖我们的智慧,而妨碍心念自动变细的过程。由于不易使心念变细,要有所成就当然也较自

然呼吸法难上许多(注:例如念‘阿弥陀佛’时,不故意拉长换气时间,也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念过‘佛’

字以后才换气,就是自然呼吸的念佛法)。第二个缺点是:呼吸不是自然的减缓,会造成脑部被动地缺氧

,脑部活动逐渐迟钝,身心反应也变慢(注:这是打坐时采用控制呼吸法容易接受腿痛的原因)。久而久

之很可能使人心肠变硬,头脑也会变笨(注:实际上此时已经开始进入修行障碍的初阶段,舒服的感觉会

愈来愈淡,其时间也越来越短暂,最后会出现烦恼心,但心变柔软的速度极为缓慢)。最糟糕的情况是心

肠变硬之余,也出现不容易察觉别人的苦受之‘不慈悲心或甚至残忍心’而毫不自觉。在这种情形下,我

们的遗传基因中的IQ因子会劣化,使得宝宝的智商从遗传方面得到的条件变差,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建

议在平时的修行中,留意自然呼吸法这一点,不要被舒服觉受所迷惑。(注一:并非所有的控制呼吸法都

不好,很多修行法门就是以此为基础,但一定要能和‘空’相应才能成就,即是要能随时放轻松、放下,

不执著于舒不舒服觉受的好恶。由于会伴随许多幻相而容易走入歧路,又因为‘与空相应’说起来简单,

实际上极难做到,故修此种法门一定要有明师在旁指点才好。注二:许多高僧大德强调念佛是用心念佛,

而不是用口念佛,就是要我们不要使用这种控制呼吸、将气拉长的念佛法。)

什么时候有机会可以脱离初阶段之修行障碍呢?不论是腿痛或脑中自行插入其他讯号,当这一类的讯号太

常出现时,头脑会有选择性的过滤反应出现。此种本能反应使得家住铁轨旁的人在火车通过时,不太会受

到影响,照样过日常生活。也就是当重复极多次的不耐烦心、得意心之‘起因’或‘随后之反应’相同时

,意识会逐渐不予理会。腿痛的起因和反应比较单纯,容易变得很相像,故只要毅力足够、精进心强,可

望在一辈子之中克服之。但是插入意识的讯息会重复的可能性相当低,必须要用强制的方法将心约束在单

调的环境中,才能逐渐使对不耐烦心的‘后续反应’相似,最后达到意识逐渐不理会的目标。当意识逐渐

不理会不耐烦心时,身体可以容易放轻松,身心会变安详,呼吸自然地减缓,其后意识的活动频率自动的

减少,妙观察智会逐渐少分现前。当脑中对绝大多数的不耐烦心、得意心都不会引起意识的明显反应时,

大约是到了接近成熟的阶段,只要因缘具足,就可望脱离初阶障碍。值得一提的是,每往前进一菩萨阶位

,意识能察觉或受影响的深层潜意识活动之范围会愈深愈广,故在修行障碍阶段的修行之中,会愈容易察

觉到许多妄念。也由于要调伏的念头更多,进步的步伐会愈来愈慢也愈不容易。比较麻烦的是,在前一阶

段容易得力的放松方法,到下一阶段反而容易成为使身心紧张的因子,变成另一种形式的障碍。因此古来

高僧都劝我们要随时都当作是初发心,不执著过去的经验。我们无法记得前几辈子的事,很难准确的说出

自己的意识,能轻易的察觉多少层的潜意识活动。但是能够很快进入修行障碍阶段,也能很容易找到脱离

方法的人,是可以归类为高阶位之‘再来的修行人’,他们能够在一辈子中有几次机会,每次突破一个阶

位以上的修行障碍,其境界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对我们常人来说,若修行某一法门不久后就出现得力现

象,一段时间后进入严重的初阶段修行障碍,则这一法门应该是前辈子努力修行过的法门,从此处下手努

力修行可望较快有突破的机会。以这种角度来看,我们修行不得力,很可能就是在比较高的层次的关系,

所以不宜随便羡慕别人的成就。同理,我们也不要看轻修行不得力的人,应常常学习他们面对障碍毫不会

产生退心的坚毅精神。

我们能在初阶段之修行障碍中,常常用忍辱和精进的修行方式来提升自己,久而久之,在不相应的修行环

境中,虽然仍旧没有好体验发生,但意识能够不太起反应,慢慢就能自动放松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就变

成相对的舒服环境,于是身心很容易维持安详,宿世智慧会逐渐被启发,因而可以慢慢体会佛法,并将之

应用到生活上,虽然在修行时仍然不得力,但已经是达到‘变化气质’的目标了。

若随后继续努力修行,修行时有短暂的好体验、身心进入舒畅状态的次数会开始增加。这很类似初阶段修

行障碍的状态,是一种关键时刻。应该要放下得失心,否则会很快地退回去,重新面对初阶段的障碍。因

为此时很可能会想要捕捉身心舒服觉受,而陷入另一种期待有所成就的紧张状态。对于努力持戒的人来说

,应该更加注意感恩和忏悔的修行法。而对一般没有持戒的人来说,这种紧张状态极容易诱发补偿心理,

比起最初进入修行障碍时,更爱到处找高人求药方,找高僧灌顶加持,或者喜好神通,以致产生退转心。

因此,对于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指引更应该殷切的遵行,

对顺境、逆境都不太在意,使修行时的好体验不至于引发贡高我慢之心,也能欣然接受日常生活中身心顺

畅与否的假相,才能进入修行障碍之后阶段。

突破前面的修行障碍初步阶段之后,专心修行时可能经常达到身心轻安状态,则障碍会转到日常生活中,

那是更难突破的‘后阶段修行障碍’。此时轻安状态会对修行的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不易与空、智慧相

应,除了可能产生楞严经所叙述的五十种阴魔的干扰外,也会比较没有意愿去注意心念的微细活动,因此

极难往前进步。此外,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周遭讯息和身心反应,比起修行时的心念,都算是极为粗糙的讯

号。除非努力提起心力,我们很难了了分明微细念头的起伏。若无法察觉它的起伏,智慧不易现前,当然

会被因缘所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得力。所以从一般的修行法门下手,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近代

许多高僧大德,根据念佛法门,劝我们平常要以诚挚心多多念佛、念菩萨圣号,就是一种对治这种修行障

碍的方便法门。但如何从一个以上的法门中达到‘安住于忍’的目标,若没有明师随时指点,是相当难的

事。专修念佛法门的人在这阶段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被修行障碍所阻碍而忘记要提起念佛心,即使念

佛也很容易被舒服觉受所转,而很难以无所求的态度专心念佛。

不论是处在修行障碍的初阶段或者后阶段之中,我们除了要以无所求心,常常亲近善知识,多听、多看他

们的著作、录音带、影片、CD,或者找机会多多参加共修之外(注:此时可体会到亲近正统道场的好处)

,有空应该多多参阅‘原始佛典’以及相关论典和祖师大德著作所讨论的三十七助道品,以便从中得到恰

当的指引,如实地达到‘安住于忍’的地步。三十七助道品和大乘佛典所叙述的其它方法不太相同,它是

佛陀针对世人所开示的教法,故是相当容易了解及照著修持的(注一:三十七助道品是世尊教导弟子面对

各种阶段的修行障碍,而特别方便开示的法门。针对当时的印度人而言,它们应该是最有效、最实用的法

门。对于处在末法时代的我们,它仍然是最有效的法门之一。虽然从佛学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属于只求

自我解脱的南传佛法,但北传佛法之圣典也将之包含在内,都是以之为基础再加上菩萨道的精神,并强调

每一阶段之修持都应该不舍任何法门。若我们以应机对治的方式看待,则可以从这些佛陀的智慧语言中,

启发可以解决自己问题的机缘,这就是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注二:一般的新兴宗教出现时间

短,尚未累积很多‘如何面对修行障碍’的经验,其信徒若碰到问题,也可以参考这一些世尊的慈悲教诲

。注三:练气功的人若要问‘如何面对修行障碍’,特别是发生走火入魔的严重障碍时,详读三十七助道

品,应该也能引出灵感,而找到对策) 。反之,大乘佛典中除了四圣谛和三十七助道品之外的方法,比

较抽象不容易照著做。因此笔者常提醒自己:‘许多大乘佛典中所提的其他方法,是针对有学、无学的圣

人及大乘菩萨而应机的说法,可以用来鼓励只是凡夫的自己。除了诚心念佛、念菩萨圣号之外,不要在日

常生活中直接用这一些方法,应该常常对照四圣谛和三十七助道品的教诲,避免因为根基不足而弄错方向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广论’,以及最近西方比丘尼丹津.巴默的系列演讲著作之翻译书,对于顺

应各种修行障碍也很有参考价值,读者也不妨请来参阅。

针对修行障碍,其他密续也提到许多很有效的加行法,例如四加行中修十万拜的大礼拜,本尊法中持诵数

百万遍的本尊心咒,打坐数千座等等,读者可以请密典来参考或者去听仁波切的开示。(注一:这一些加

行法是转心向道的前行法,因此在修正行的修行法时变成相对轻松,容易得力。但笔者相信加行法也有其

‘修行障碍’要突破,同时极有可能会伴随著许多可能是幻相的神秘经验,若没有上师慈悲而明确的指引

,并坚守原来的修行法门,很容易误入岐途。注二:密乘中很注重加行法,有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每

一法门还有其前行法,最后再修正行法,就像读大学必须先读小学、中学一样,循序渐进,如此才能使行

者转心向法、转法向道、以道消业、以修正果。注三:由于能进入后阶段修行障碍的在家人很少,其修行

方法又是大、小、密乘佛典主要内容之一,可谓包罗万象,因此本文只做粗略的建议。)

严格来说,达到后阶段修行障碍的人,似乎不宜谈生下一代的事情。若由于某种因缘,必须要求子女,或

者想要为儿女求得好孙子(女),那比起修行不得力的人来说,生下有福报又会读书的小宝宝的机会是更

高的。其原因是他的基础,事实上比修行不得力的人高出许多。

不论在修行障碍的那一阶段,当我们仍旧坚守原来的法门一段时间后,心力会变成足够强。即使修行仍旧

烦恼不断而且不能得力,但得失心会变淡,慈悲、智慧和定力开始稳定增长,而真正达到变化气质的阶段

。也因为日常生活时,身心容易稳定之下,能慢慢的如实体会佛法真谛。所以不论处在顺境或碰到逆境、

挫折时,都可以逐渐依据三轮体空(施者、受者、所施物皆是因缘而已,并无自性)的原则,做到少分的

无相布施和持戒得力。由于真正的获得修行的好处,不容易退转,能够持续修行,周遭有许多天龙八部和

护法善神围绕守护,恶业众生很难接近和相应,所以有极高的机会和有福报、有定力的众生相应,吸引他

们来投胎。(注:若能超越修行障碍,那当然更是不在话下了。)

为了让读者有明确的概念,再以比喻的方式来说明修行障碍现象的必然性和如何放松身心以面对它。我们

的身心状态、假我和因缘的关系可以依次用一个房子、住客和各种住房条件做比喻。当我们开始修行又慢

慢得力时,很类似住客勤劳的打扫、整理房子内外,使得居住环境日渐改善,不论居住或出入该房屋都赏

心悦目,这时要放松身心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只要是凡夫,一定是‘心行无常’,不会安于现状,久而久

之快乐的事情逐渐不再能满足‘假我’的要求,导至坏苦现前,反过来忽略好觉受的存在。再加上修行累

积许多功德的推动,主动去改变房子的现状使之更好——整修内部或甚至改建房子。由于我们在不知不觉

的状态中,所以一般人即使知道这一层道理,也无法阻止这种转变。请您想一想,当整修房子或改建房子

时却又必须要住在该处,情形会有多糟,表现出来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修行障碍。假若受不了修行障碍的苦

恼状况而改变修行的法门,相当于在整修或改建之半途,更改计划而使环境变得更糟更乱,虽然暂时满足

于改变目标的快乐,但是房子内部的乱七八糟状态很快的再次占有整个‘假我’,所以不易再有长久的快

乐时光。若就此放弃修行的话,也无法回复以前的单纯状态。在整修或改建房子时,有三种可能:干扰施

工,使得完工遥遥无期;若能够不干扰施工的过程,则工程可望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若不但不干扰施工

,同时又主动帮忙工人,那一定可以提前完工。平常人在有障碍时无法放松身心,当然会干扰身心的进化

,以至生生世世不易出脱修行障碍的窠臼。若能发起出离心或忍辱、精进心,学习放下以放松身心,安住

于当时的方法,那就是不干扰施工的好方法。若能够不计较有无放松身心,全心全意接受修行障碍的种种

不顺,如实了解那只是假我的表征,将之当成最好的助缘,而一心安住于当时的方法(指自然而然的以修

行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起有没有修行,也没有修得好不好的心),那就是参与施工的最佳状态了。遗

憾的是,第三种可能性甚为不易,我们只能偶尔用得上力,因此应转为专注于第二种心态,也就是本文所

提的各种方法。

兹再以现代线性控制工程学的理论来说明如何放松身心,有一些古典控制学的课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要

读者举起右手大姆指,并用双眼看著它要求使姆指维持不动。接著要读者用力保持姆指不要动,并说明此

时大姆指一定会无法自主的抖动起来。这种抖动过程,线性自动控制学上称为:因为回授控制之增益值(

Gain)太大,造成系统不稳定的现象。将这个例子和脑部和身心的关系做类比,可以得到结论:过度注意

身心有无放松,只会让身心陷入紧张。我们要维持身心的放松和稳定有两种方式:不要太注意身体状态或

专心做事不理会身体。前者相当于使脑部回授增益值维持在很小的状态。而后者则是根本将和脑部互动的

回授回路剪掉,完全让身体的反射神经去掌控和保护身心。严格来说,若能达到第二种状态,那是近乎完

美或者开悟者的状态,但我们很不容易维持在这种状态。特别是修行障碍现前之际,内心深层注意身心的

念头常常会被过度放大,以致会对身心轻微不适之觉受产生敏感。此时,或许可以要求自己若有若无地注

意身心觉受,将大部份心力放在当下在做的事。或者偶尔轻轻地起一种观想:告诉自己是身体在不舒服、

紧张、痛苦、烦恼等等,是虚幻的假我的幻觉,常住的真我根本不会受到影响,然后专心回到正在做的事

情上。

一般读者会面临的修行困扰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不知那一种法门最适合自己?另一种是女

众的问题,女人是五漏之身所以修行是不是很难成就?这两个问题牵涉的范围很广,虽然笔者的看法不一

定正确,但若因此讳疾就医,可能就难以解决,因此不避诲的在此加以讨论。

针对第一个问题来说,许多高僧大德提到先用三法印来印证。若您在某个场合听闻到某一法门的诠释,应

该先以存疑的角度,了解其内容是不是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原则相应,是不是强调因

果律和‘戒、定、慧’之修学。目前许多宗教都引用佛典,自行加以诠释,自认为正统。甚至有些新宗教

,针对世人喜好速食文化的习性,提出不必辛苦修行,只要方法正确,可以一路修上去不会退转,或者是

经过加持后,从此修行一路得力等等违背因果的说法。例如离谱的强调:‘金刚经说法无定法,我师父的

法门看来奇特,那是应机的方便,是佛菩萨为了帮弟子直接完全清除业障,而特别提出的秘密法门,是最

快速有效的’。世尊在阿含经之中多次提到应该先检测各种不同人提出的方法,再决定要不要接受,换句

话说佛法不是迷信,是经得起辩论、质疑和实验的。若一听到人家强调,这些方法是佛、菩萨说的,当下

接受,那就是迷信了。佛在楞严经中警告我们,一旦接受邪师说法,成为其弟子,至少和其结缘九世不易

出离生死。所以一定要根据佛陀的教诲,相信人人都有根本智,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自行判断某种法门

的诠释是否和佛陀本怀相应。

世尊在杂阿含经也提到一个相关的原则:修行需要善知识和善伴党(好的同修道友)。虽然现代有许许多

多经典、论典、高僧大德著作可以轻易请得,但一般人很不容易从这一些圣典中得到所有关于个人修行的

详细指示,原因是这些内容或许是适用于某一些特定情形之修行问题。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环境中,所面

临的修行条件会不断的变异,不同的人的问题之差异性更大。故对于诸多不同条件的问题,圣典的内容只

是原则而已,还需要略作修正以后才能适用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代。又因为个人修行问题之对策,通常

有差之毫里失之千里的危险,需要有经验的善知识,随时细心观察其状况,以提供其做必要修正的资讯(

注:善知识不一定是以语言文字为我们开示,通常是以无言之教静待我们契入),才能使弟子以最快速有

效方式修行。常人有好逸恶劳的习气,因此有自动忘记重要事情的特性,若能常常得到善知识的教化、提

携、或开示,也可以让我们不要忘了修行和其要点,不会忘记时时提起初发心。有善伴党的好处,除了能

随时互相鼓励和互为借镜,以便行者能及时知道自己是否出问题,马上调整修行方式,当然也包括了互相

提醒修行方法和原则的好处。独自修行时,需要自己做实验,慢慢累积经验,从错误之中学习如何掌握法

门。但在将修行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份之前,假我之随时随地‘健忘’的本质,常会导致我们在一段时间

之后忘记修行要点和细节,甚至变成不知如何修行,或者盲修瞎练。故光从圣典、著作、或听闻开示之中

找答案,很可能会走一段冤枉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选择一个法门做为主修的主要依据,应该是看

看我们周遭有没有可以亲近的善知识,以及经常参与共修的道场,和随时亲近切磋的精进修行道友。若缺

乏这些条件,除非是处处有道场和道友的净土法门,即使该法门再好,也不宜冒然选为主要的修行方法,

因为它可能使我们很难成就。例如您觉得禅坐很好,虽然很容易到某些地方去上课学习,但您居家附近若

不能轻易地找到出家法师和在家居士可以长时请教,则您要再三考虑是否可选为主要的修行法。

现在的有线电视或者CD、VCD、DVD之请购很方便,人人都很容易听闻各种演讲和开示,以得到警策和鼓励

。当您在某个场所听到高僧演讲或开示而深受感动,若您已经是个修行人,请不要冒然将之当做修行的主

要方法,轻易的放弃您原来修持的法门。常见的现象是在采用的一段时间内效果很好,但久了之后就有修

行障碍出现,需要不断地做微细的修正和调整,否则无法更上一层楼(注:只要改用其它法门几星期,您

原来的修行法门就会变生疏,需要重新来过)。原因是那一些内容对您来说只算是原则,必须再随时揣摩

整理出诸多细节,才能顺应您每日每刻面临的新状况。若有用不上力的问题出现时,我们极难找到那位法

师来为我们解决问题,因为他通常有极多需要细心指导的弟子环绕周遭,也有极多事情要他亲自处理,不

可能有很长的时间为陌生人慢慢而细心的诊疗。有些人可能会反驳道,禅宗的古籍记载许多高僧大德,参

访祖师时不是在一两句话或一阵棒喝之下就开悟了吗?不需要老师花费冗长时间来细心指导。请注意到他

们已经有长时间精进修行(至少二、三十年)的深厚基础,加上碰上已经解行相应且有缘的师父,才能水

到渠成。

对于女众的修行是否本来就不易得力的问题,印光大师有不同的看法:‘在末法时代,诸多反常,故在家

女众修行最容易有成就’。当母亲怀孕时,若怀的是女生,其肚子通常比怀男生的大,怀孕期也比较长。

原因是女生的构造远比男生精密、神奇、也复杂多了,需要比较精密和庞大的制造环境,制造的时间也比

较长。俗语说女生像水一般的柔顺,就是指其软体和硬体很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困境,本质上和般若智慧相

应。男性比较刚强,比较难以顺应困境。而修行的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需要柔软心来面对,故女众

在修行时会比男众容易又顺利。总之,从生理之软硬体方面来说,男生的构造和功能都远逊于远女生。理

论上比较高级的生物,先天条件一定比较好,若能修行应该比低级生物容易有成就。可惜我们的世界是以

男性为主导的,为了随顺众生,所以再来的大德大都现男身,许多经典也说女众要成佛需要转男身。但佛

非男女相,法华经龙女成道品更是强调这个论点不是问题。仔细想一想,在面对生孩子的极度痛苦时,女

众皆能勇于克服,更何况其他的次要问题。所以不论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只要有意愿,将它们当做绝佳的

逆增上缘,直接承担它,再慢慢学习各种应对方法,女众即能逐步日渐放下。例如在面对打坐的痛苦,女

众先天上可以在痛到发抖数分钟后才放腿,不会有后遗症。但绝大多数男众由于身心刚强,在痛到发抖一

两分钟后即需放腿,否则以后会有畏惧感出现,不易突破。在英国比丘尼丹津巴默的序列演讲书籍之中,

有许多相关的精辟见解,女性读者不妨请来增加信心。

另一方面,男众随时需要面临内心深处之各种欲望的挑战,女众则很少有这方面的烦恼。男众行者的一个

根本问题是色欲的主动性,因为它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而演化来的,是一种在基因中殖入的生

理本能:当日子艰苦时,不论雄性动物的身体状况如何,为了延续物种不使断绝,本能上会去攻击雌性以

得到传宗接代的机会。演化成人类后,这种本能仍然存在,所以贫穷人家常多子多孙,落后的社会有人口

爆炸的危机。不幸的是,修行到关键时刻,和日子艰苦的条件类似,故男众在心理上需要随时提高警觉,

以降伏这种根本困扰。而对名利欲的贪求,则是社会环境和教育所促成的,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也变成一

种本能性的欲望。故男众对这种不断从心理底层自动产生的业障,也必需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否则会陷入

其中而不自知。相反的,女众在不公平的社会思想架构下,若要追求名利,常会感受到巨大的无力感,以

至不敢去期望,因此不须要面临这些深层的心理问题。所以,女众应是更具信心。

结语

在世界村及e世代之强力竞争时期中,若我们能培养出先天上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脑力的下一代,则不止是

您的家庭得利,国家社会也因受惠。若每个人的下一代都是有福报的人,整个社会的未来将充满和乐气氛

,大家都在为别人付出,自己也能快快乐乐的过日子,那将是多美好的人生。但愿本书能提供您一个新的

思考方向,使人人能为建立一个人间净土,实质上竭尽一份心力。

志谢

感恩圣严师父及普力上师在佛法上的教诲,使笔者能将之运用到生活中,获益良多,从而促成本文的付梓

。笔者也要感谢好友和同事王觉宽教授提供有关佛教密宗的宝贵资料。更要感谢大众的支持。祝福大家,

阿弥陀佛!

附录:‘如何落实佛法生活化’演讲大纲

民国九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及财团法人慧炬南社主办

动机——佛教徒的困扰

1.许多法门,要选那一个法门?

2.许多法师、居士说法,要听那一位?

3.修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得到利益?——以上这些都和能否落实佛法生活化息息相关

4.我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找那一位高僧大德,可以得到解答?

佛法生活化的标准

1.得失是否不太重要:

—失意时是否体认为是在消业,得意时是否了解到正在享用福报

2.是否常常察觉自己做错事、犯了戒律、可以做得更好时却未能尽心尽力

3.是否常常体认自己修学之不足

——以上这些都是检测慈悲与智慧的原则

如何落实—心态

1.需要认清修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出现修行障碍、出现障碍是一种进步

2.需要认清:学来的知识很难在必要用得上,所以不要泄气

3.需要长久依据忍辱和精进波罗蜜的法门努力修行,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后,才能够自然而然地应用

4.实际上慈悲与智慧是每个人都具足的根本智,只是被无始劫以来的业障覆盖著

5.需要透过长久修行,逐渐消除业障,才能尘尽光生,自然而然地发挥根本智

6.慈悲与智慧是本性的流露,不是学习、模仿、做作所能达到的

7.一般速成法门,极难使慈悲与智慧流露

黄檗祖师语录

1.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2.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守一场、不经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科学研究的资讯

1.正常人在清醒时大约有1/3的时间相当于在休息,即是指其意识完全关闭,但每个关闭的时段都被分割

成极短的片刻,因此意识不易察觉

2.我们的根本智——包括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都是在这种间歇的片段之中充分发挥功效

3.因为是关闭意识的状态,所以智慧的显现是寂静的、寂灭的、清净的

4.我们了解一个难题都是瞬间知道一整个段落,不是逐渐了解

5.紧张、精神差或身体不好时,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变差

6.不了解一个问题时,暂时放下或去睡一觉,一段时间后就有机会解开难题

7.每个人都有面对棘手问题时,失神地讲话(不知所云),走路时脑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到了这理)等

的经验

——少数几分类似入流亡想

——每个人都有的根本智,时时现前但我们毫不自知,也未曾珍惜过它

8.上述的经验是指意识停止的片刻时段,偶尔有许多片段连接在一起,那是一种极度专心的现象

9.若身心自然地放松、放下、清

更新于:2023-07-04 10:26